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师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笔记1当夕阳西下手捧一杯清茶,看着晚霞,思索起人生:什么是幸福?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每个人的心理都有自己的标准。幸福是人生永恒的追求,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感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
当我读完这本《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后就会明白,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体现了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和追求。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教师追求职业幸福应该以精神层面为主,而不能被物质和金钱所左右。也许支教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是为了给西部贫困孩子提供教育,为了西部的发展进步而奉献自己,虽然他们很辛苦,但却快乐而幸福;而煤老板的人生价值却是追求低成本、短时间高利润,可能只是为了钱而活着,所以虽然很富有,但却永远不满足,对外人来说他们有钱、挥霍无度,看起来很幸福,但我认为这种挥霍无度只是空虚的表现,他们心灵里没有真正的追求,只能用金钱来填补这种空虚,这种生活并不值得羡慕。而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们就像一支蜡烛一样,默默地为学生付出,并且愿意毫不保留地帮助他人。
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就能"一意孤行"地干好自己的工作;也就有了人生的目标;人生有了目标,就会有追求;有了追求就会过的充实,你就会感到幸福。感到幸福了对工作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就会真心对学生,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会用心灵点燃心灵,就会固守这份职业,坚守这份信念,并绽放出许多精彩与豪迈、并幸福着。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付出和回报确实很难轻言幸福,在物质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桃李满天下所带来的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对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这种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阅读和学习,通过这些方式丰富自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并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小学教师。有些人认为学习枯燥无味,觉得与其花时间学习,不如出去玩,因为玩才是真正的幸福享受。然而我认为:当你泡一杯清茶,手捧一本书慢慢品读时,书会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让你从贫穷变得富有,从一无所知到拥有整个世界;你会明白人生的幸福来自何方,来自于你的内心:你所拥有的、所付出的和所享受的。我付出了对家人、朋友和学生的爱,就拥有了家人、朋友和学生的爱,也享受了这份爱。
他们的爱和他们对我的爱。
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场所,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痛苦和欢乐,你就会减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之一,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馈。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和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激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激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如果你知道爱护幸福就离你更近。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还来自生活。家人、朋友、休闲时光、兴趣爱好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紧张,但还是要学会舍得用有限的资源去买些喜欢的书籍、购买一件心仪的衣物,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旅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品味也非常重要。
研究教学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重复性工作,否则必然会产生厌倦和不幸的情绪。相反,我们应该将研究教材和教学视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并将教学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体现。在确定自己的定位时,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考虑自己最近的发展区域,并不断追求动态变化和提升的目标,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持续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内在驱动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可能会让人因无法频繁获得成功而感到沮丧。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
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像是清凉的夏日泉水,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又如雨后的朝阳,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还如心灵的鸡汤,滋养弱小的心灵;更是人生的指南针,让迷茫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能成为这样的教师,我感到无悔和骄傲!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笔记2和孩子聊天的乐趣
虽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们的`语言表达潜力很差.所以我会经常和他们聊天,在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了孩子们不少的兴趣及他们心里的想法.原本以为他们是快乐没有烦恼的,聊天后却发现他们幼小的心里也有许多烦心事.
和孩子们聊天让他们的普通话也有了进步,孩子们逐渐也喜欢和我聊天.通过聊天我明白了他们喜欢动画片,明白他们喜欢听故事,也明白了他们喜欢和班里的谁是好朋友,及对父母的评论等.孩子们很能说,也很想说.但有时候是活动限制了他们,使他们没有时机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活动课中,孩子们自然也就说的少了.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笔记3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著,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明 ……此处隐藏8934个字……基础。“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完全熟练某一动作,不仅对身体、对精神的正常发展有所帮助,而且甚至对人格形成也有影响。”反之,如果这一时期缺乏运动,就要导致儿童对运动缺乏自信,动作缺乏协调性和精神上的不满足。开始时儿童喜欢爬,然后喜欢行走,到后来喜欢经常地抓握东西,4岁左右喜欢闭着眼睛靠手触摸来辨认物体,并用手和身体做各种较为复杂的动作。
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因为这不仅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其智力发展。
学习感悟:在《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七章156页,熊春锦先生指出,“不遵循生命医学生理的教育,是盲目式的教育,甚至是有害的教育。依据现代科学对大脑生理学的研究,人类已经发现其他动物大都在接近发育成熟时才出生,而唯独
人类是在后天意识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时就及时地脱离母体。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后天意识屏障限制的状态之中,充分运用先天慧识来首先认识?有相?世界,而将孩子后天意识的发育留给父母在后天的认知教育中完成。”
“人,之所以能称得上'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类具有这一迥异于其他动物的生理本能,这是自然大道赋予人类慧与智同步开发应用的天赐的机缘。”这一奇特的生理现象,却往往被人类所忽视,疏忽于慧与智同步教育的天职和责任,甚至导致慧识损伤、智识不全的畸形发育现象。人类对自己的了解,的确是太少、太过于自信了。
“瑞士一位动物学家曾说,人类婴儿出生时,由于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因此眼睛无法立即睁开观看外物,不会爬行,也不会走路,与其他动物一生下来便会站立、会走、甚至会跑,眼睛也看得见,可说迥然有异。假如人类的婴儿要像猩猩刚出生时一样地行动自如,那么就需要怀孕21个月以上。我们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自然大道给人类的发育完善,留下了三个极其宝贵的空间和时间——这就是先天慧识的生理完善和后天智识的生理完善,以及慧识对智识驾驭自控模式的建立。
在儿童的运动方面,西方教育家蒙台梭利单纯地看到儿童喜欢运动能为以后的智力及人格发展奠定基础。而德慧智理论不仅关注儿童智识方面的发育,也同时关注于儿童稳定慧识的开发以及慧与智的同步发展。因为德慧智教育“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的一种诠释,是一种实践承传道德文化的指导方案”(《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八章233页)。西方教育法诞生的时间比较短暂,而中国的传统教育理论、道医学的理论却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必将会重放光芒,在人类的教育史上写下新的篇章。
(6)书写和阅读的敏感期(3岁半~5)
蒙台梭利认为,书写和阅读的最佳年龄在3岁半~5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对几何图立体图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且出现“书写爆发”现象,即儿童很喜欢写和画,不久儿童便对计数、大小比较等感趣。在阅读中,吸引儿童兴趣的是文字的形状及不同文字所具有的不同声调,书写和阅读能力是同步发展的。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书写和阅读训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发展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选择多种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就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7)工作的敏感期(3岁~7岁)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她认为儿童的工作是一种“无意识的工作”,儿童必须通过工作使自己达到发展的目的。儿童工作的敏感期是3岁~7岁。在这段时间内,儿童就像一个“工作狂”,以令人惊讶的热情投入工作。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孩从早晨开始进行乘法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午饭后,他第一个跑进教室,取出上午的工作材料又一直工作到放学为止。蒙台梭利不仅把工作的敏感期看作一个独立的敏感期,更认为工作是儿童得到各种发展的基础。
(8)生活规范、社会礼仪的敏感期(2岁半~4岁)
2岁半~4岁是形成“正确生活规范”的最佳时期。儿童不仅对外界的感觉印象有所关心,而且对自己的行动也开始注意。例如,儿童细心、轻巧地学习开关窗户、优雅地用餐、喧闹的方法、步行坐姿、举止动作等生活规范,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外,这一时期是儿童开始萌发社会性意识,结交朋友、组织团体、学习待人接物等礼仪方面的敏感期。
(9)文化的敏感期(6岁~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到了6岁~8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九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对儿童进行敏感期教育,可及时挖掘儿童的潜能,对儿童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蒙台梭利首创敏感期教育,为家教史上点燃一盏明灯。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笔记14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笔记15消除孩子关小屋的恐惧
这天刚来幼儿园不久,郭子仪小朋友就被妈妈抱着走进幼儿园,抱在怀里的郭子仪还在又哭又闹,他的妈妈嘴里不时说不听话就让老师关小屋.孩子听了她的话哭闹的更加厉害.
我赶紧走过去抱过孩子,询问孩子哭闹的.原因.郭子仪的妈妈生气地对我说早上不吃饭,我说不吃饭就让老师关小屋,他就开始又哭又闹.我明白了孩子是怕自己在房子里.为了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我明确地告诉他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小朋友,绝不会让小朋友自己呆在一间房子里.得到老师的承诺,郭子仪不再哭闹,和其他小朋友去玩了.
关小屋这件事我还从别的家长中听到,当时没有在意,通过这天郭子仪哭闹这件事情,使我明白务必要对孩子进行勇敢教育,让他们坦然对待困难,勇敢应对很多事情.同时还要和家长达成共识,期望家长平时不要恐吓孩子,要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