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20 12:30:25
(优秀)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优秀)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1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教学时,我是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学中,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但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就应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潜力和合作潜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2

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的自序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

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是啊,公开课是所有教师都会经历的吧,这周四,我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这节课相对而言比较满意,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我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2、在讲生字时,教师应该师范书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字,指导书写不少于10分钟。

3、在讲解“一百多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下文的“无边无际”可以和“一百多里”进行联系,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4、讲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现在语文提倡“随文识字”,在讲解课文时把生字挑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教师上课应该多下台走走,尤其要关注后两排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砺,让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希望下一次公开课的表现能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3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

本课计划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和初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第三课时朗读背诵,练习巩固。理解课文时,我这样安排: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研读感悟——演读入境——拓展延伸。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知道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其次,在学习课文中,我主要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还让学生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抓住句子: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飞呀飞,飞过了哪里。让学生仿照句式说句子。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后,用“因为……所以……”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进行对话表演。

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

不足之处:

1、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够。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思考回答,自己就先给答案了,以后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此处隐藏10332个字……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漏掉了一个较重要的词“井沿”,其实我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对话发生的场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话,让文章通过三个词连成一个整体,不会让人有断章的.感觉,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13

《坐井观天》是一篇短小且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一个简短的故事表达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堂课我以板画“井和天”导入,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从而引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效果较好,在板书中体现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如“井沿”无边无际等等,在讲解三次对话时,先帮助学生找到第一次对话,让学生明白“对话”的含义,再提示学生第二次对话,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到第三次对话,从而体现帮扶放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人物的特点,从语气方面加以指导,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当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些什么,学生非常的感兴趣,积极的发言,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通过这一环节,寓意渐渐清晰,学生也就更容易地说出了本节课的寓意了。

作为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有许多的不足,在听了各位老师的评课之后,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这堂课,总结出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善的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应先创设出情境,尽量让学生自己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角色的性格和语气,尽量少加生硬的指导,可以多范读,体现出轻重缓急,让学生去揣摩去模仿,如果再让学生加上手势、动作等朗读的效果会更好。如青蛙问小鸟:“你从哪来啊?”就可以从青蛙所处的情境出发,青蛙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也不经常见到外面的'事物,创设这样的情情境之后,学生就会知道要用用好奇的语气来问了。而小鸟因为飞得很高很远就应该有一种神气的语气。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因此而更浓厚。

二、识字环节要作为重点,运用实物来认识“井沿”效果很好,要把这些运用到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另外识字之后如果扩展一下会更好。如“无边无际”就可以展示广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然后再造句。这样字词的意思学生就都能掌握了。

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以正面为主,评价要及时,而且不能只用同样一种词汇,要换不同的评价语多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整体把握——三次对话——寓意——扩展,以朗读和识字为重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识字教学要扎实,课堂中的提题要准确细致,朗读指导要到位,这些都是我的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通过本次的听课、评课,我感觉自己对怎样突破语文教学重点了解的更多了,我会把他们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篇14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这篇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对词语和文本的理解,进行情感朗读,难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出文章的寓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突破重难点的。

一、理解词语、情感朗读

情感朗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比较注重的环节,这节课也同样如此,因为学生只有做到情感朗读,才能加深对词语、文本的理解,同样的,学生只有对词语、文本理解了,才能做到入情入境的朗读。在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只能说出大时,我则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我们学校的操场大吗?和平广场大吗?能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表达不够准确,于是就有学生说出是大到看不到边。这时我并没有停止对这个词语的教学,而是进行拓展,让学生再说出哪些事物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学生说出了大海、草原、宇宙……此时学生对“无边无际”的理解必定是准确、鲜活的。因此在读小鸟说的这句话时,老师无须指导,学生自然就能读出情感。

二、积累词汇、说出寓意

课文虽然不长,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学生通过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在学生说出小鸟会对是因为它飞过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事物时,我则说出“见多识广”,一来是积累学生的词汇量,二来是为学生在后面说出寓意奠定基础,在后面教学中出现的“目光短浅”和“自以为是”同样如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说出“坐井观天”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时,学生能用上我教的这些词语,轻松地说出了本文的`寓意,突破了难点。

当然,在本次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为了单纯地追求形式,进行了一个课本剧的表演,但由于学生的表演能力不够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学生的参与面也不够广,其实只用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既能让学生再次完整地感受课文,又能够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的真正成功在于每位学生都能在你的课堂上有所收获,而非几位学生的精彩表演。

《(优秀)坐井观天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