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式

时间:2025-07-27 03:10:23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常用15篇】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常用15篇】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1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2

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

一句话记定义:

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 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

”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3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注意: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项是这两个数(或式)的积的2倍。

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

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

完全立方公式:a^3;±3a^2;b+3ab^2;±b^3;=(a±b)^3;.

其他公式:(1)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例如:a^2; +4ab+4b^2; =(a+2b)^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4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 ……此处隐藏17510个字……上面任意点,矩形面积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换。

35. 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的符号简便,x轴上数交点,a、b同号轴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象转,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关键。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13

1. 有理数加法。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相反数相加零正好。(“大”“小”指值较大、较小)

2. 有理数减法。减法要靠加法助,改为“加上相反数”。

3. 有理数乘除。两数乘除,同号正异号负,值相乘除;多个数乘除数负数,偶个得正奇个负。

4. 同类项。是否同类项,同字母、同指数,系数不要管。

5.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把系数合,指数不变样。

6. 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7.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两数差,各自平方再求差。

8. 平方公式。首平方,尾平方,积的二倍在中央,中央符号随尾项。

9. 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交叉(十字交叉法或叫十字相乘法);两项平方差,三项交叉法;四项要分组,(有)三个平方数,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分两股;要是行不通,添项、拆项看清楚。

10. 单项式运算。加减、乘除、乘开方,系数同级算,指数降级算。

11. 一元一次方程。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除以负数改变不等号。

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同大大大,同小小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14.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值不等式的解集。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15.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式颠倒变乘;乘法上下约简,因式分解在先。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分母进行通分,分子跟着改变;再把分子加减,结果要求简。

16. 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同乘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求得解后须验根,增根舍去别含糊。

17. 简根式的条件。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见,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18. 对称点坐标。X轴对称纵标反,Y轴对称横标反,原点对称好记,横纵坐标都相反。

19.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奇次根、整式全都行。

20. 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正比(例)函数它更简,经过原点一线牵;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要分辨,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右下斜,一增一减反着变。

21.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显;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别,联合a、c定顶点;顶点坐标重要,配方以后它就到,横坐标是对称轴,纵坐标把值找。

22.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k为正来一三(象)限,k为负时二四限;一三象限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开变。二四象限正相反,两个分支各自添;上下左右靠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23.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

24. 30、45、60的三角函数值。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弦(的分母)是二切是三,分子根号不能删。

2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不孬,两组对角凑热闹。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14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想了解更多关于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数学两角和公式讲解的知识,敬请点击查看。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15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常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