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考试总结

时间:2025-09-09 19:58:41
高中英语考试总结模板

高中英语考试总结模板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英语考试总结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英语考试总结模板1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英语在考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上择优选拔。[1]研究生的入学英语成绩已经成为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研究拟对报考X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基础综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找到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以此作为英语教学和改革的依据,并为准备考研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指明今后选择专业的方向。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xx年报考xx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基础综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成绩为例。教育学基础综合专业包括教育学原理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这次硕士研究生英语考试中,共有400人报考,其中教育原理专业44人,占总人数的11%;高等教育专业68人,占总人数的17%;教育经济管理专业26人,占总人数的7%;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62人,占总人数的65%。

1.2研究方法

用Excel输入数据,包括每名学生的考号、报考专业、得分等内容,然后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2.结果分析

2.1考试结果和总体得分情况

本次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英语总分为xx0分,共有400人参加,得分均为有效成绩。其中最高分为84分,最低分为13分,平均分为53分,标准差为xx.73。

2.2报考不同专业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情况

报考教育学基础综合专业的四个不同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经整体方差分析后证实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F值为xx.24,P值为0.00。进行不同专业q检验分析后结果显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生的英语成绩要优于其他三个专业学生的成绩,成绩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高等教育学专业学生与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成绩比较不理想,低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和高等教育学三个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成绩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

2.3报考不同专业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按分数段比较及优良率情况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的资格线,该校属于A类地区,单科分数线不能低于50分,因此,选取50分以上分数段的人数作统计,把50分以上的学生成绩列入优良。本次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50分以上者共有256人,占到报考总人数的64.00%,其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优良率最高,为68.70%。教育学原理专业的优良率最低,为47.73%。其他两个专业学生的优良率分别为50.00%和61.76%。这表明绝大多数考生的英语成绩都顺利达线,只有部分学生出现因为英语成绩不达线而影响初试成绩的情况。

从不同专业英语考试成绩的分数段来看,整体英语成绩呈现正偏态分布,50~60分数段的学生最多,为131人,占总数的32.75%,30~40分数段和60~70分数段的学生也比较多,分别占到了20.75%和24.50%,其他分数段成绩的学生较少。上述统计结果表明,虽然绝大部分考生成绩能顺利达线,但成绩较好者比例偏低,70~80分有26人,80分以上的考生仅有1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最高分,为84分)。另外,根据上表的统计,我们不难看出,达不到国家线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36%。这部分人不具有参加该校硕士研究生复试的资格,其中有20.75%学生可以考虑调剂到B类地区或者C类地区,但仍有15.25%的学生连调剂的资格都没有,这部分考生与向往已久的研究生生活失之交臂。

3.讨论

英语作为考研必考的公共课之一,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名考研的学生要复习的最重要学科。它的成绩状况直接影响着每一名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每所大学在招生时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英语成绩。依据《20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及《大纲解析》中对大纲的援引内容,考研英语命题已比较成熟。就大纲评价目标里的语言知识而言,20xx年考研大纲强调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性结构,强调对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词汇的掌握,强调考生应该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语法知识和5500个大纲词汇。就语言的技能而言,大纲突出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对于阅读,强调考生应该能够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其中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的3%),还要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或介绍等。关于写作,则强调考生“应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以及一般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章”。总体看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仍然是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的主要测评目标。这就要求考生在英语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

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可为考研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础,然而,英语学习实践表明,学生很难在考研英语中取得高分的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阶段英语课程开设的不连贯性。高等学校只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开设英语课程,而研究生英语考试是在大四阶段。这就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正规课堂英语教学的学习,打断了英语学习的连贯性。另一方面是考研英语的难度系数偏大。考研英语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它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所以其难度要保持相对稳定。考研英语大纲是对六级大纲的补充和升华,体现了英语学习的阶段性和考试的梯度性。它不仅要检查大学英语的学习效果,还要为招生单位选拔优秀人才,所以它必定有一部分难题,有意加大难度,拉开考生的距离。[3]

4.建议

要提高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成绩,从学校角度来说,应注重大学英语教学。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面临重重考验。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高校质量工程,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和作用。英语教育质量的保证,需要相对稳定的学生素质、合格的教师队伍,以及良好的校风学风。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各尽其能,把教学质量放到中心位置,才能求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通过四六级的同学开设高级且实用的英语课程,切实满足学生英 ……此处隐藏2633个字……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能力的培养。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交际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来改进当前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可以凋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创造性地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在进行人机对话的同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英语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组织某些专题的讨论来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4)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研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为目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借助教材和课堂测验,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总结学生的语言错误,指出其规律性,从而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学习中不断总结,悟出语言学习的本质,掌握好适合自身特点的语言学习方法。

二、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改革CET一4考试模式,加强宏观管理;分类要求,淡化攀比

抓好素质教育首先,在当前CET一4的试题模式中,客观题的分值将近总分值的75%至85%,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即语言与言语能力。就是那些已得到CET一4证书的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诸如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表达错误还是屡见不鲜,有时真让人啼笑皆非。他们的语言使用能力在大学阶段没有根本上增强。可以说,CET一4考试在目前全国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指挥棒作用却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英语能力的提高。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当前CET一4的考试模式,加强宏观管理。这就要求决策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考核的管理层制定出适合于2l世纪高校英语教育考核的标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委员会应及时改革当前CET一4的考试题型模式,以达到全面而又科学地考察学生的外语能力。目前,CET一4考试当中的新题型,如复合式听写、回答问题、翻译等,以及将要逐渐推广的CET一4口语考试正是管理层作出的重大改革措施。

三、从学生的角度——确立长远目标,注重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考试、升学。不管他们的兴趣如何,英语课总是他们的必修课。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特别注重考试、练习以及题海战术。其结果则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加强,而外语能力并未得到根本提高。目前,许多高校将CET一4证书与学位证书的挂钩使得许多学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的实现,其结果就是:他们只注重做大量的与考试有关的题目,主要是选择题,没有科学地培养好语言能力,更不用说言语能力了。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都对人才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学生需很好地重视在校期间外语能力的培养据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调查,学生在课余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根本就不足l0小时/周,寒、暑假期间的英语学习时间接近与零。语言学习本身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应该认识到考试只不过是用来衡量其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可以作为一种短期目标,但不能过分重视,而应确立长远目标。

四、结论

当前的CET一4考试模式对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遏制不容忽视,我们尤其要重视造成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因,要从教、学、管三方面仔细考虑做到尽可能改进当前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管理层次考核方法的科学性,这样方可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考试总结模板4

(一)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验证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分级考试的效标关联效度,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不同语言能力的考生在分级考试中的表现和在高考英语中的表现有什么差异?第二,分级考试与高考英语的效标关联效度如何?

(二)抽样的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从山东省某农业大学20xx级学生中抽取xx7名作为样本,这些学生分别来自中文专业两个班和计算机专业两个班。

(三)数据的采集

20xx级新生入学后,该校组织了大学英语分级考试。参加考试前,学校相关部门详细向考生说明了本次分级考试的目的及意义。分级考试的试卷由阅卷机批改,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考试结束后,笔者统计了xx7名样本受试者的高考英语成绩。笔者采用SPSS软件对受试者的成绩进行了数据处理,首先比较了两次考试的正态分布情况,然后根据布朗(Brown)的难易度计算公式[5]计算出两次考试的难易度与区分度,最后对两次考试的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分级考试与高考英语的正态分布比较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次考试的成绩基本都呈现正态分布。分级考试的标准差是xx.774,而高考英语的标准差是11.29,表明分级考试的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高于高考英语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也就是说,与高考英语相比,分级考试能更好地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从表1可以看出,分级考试的偏态系数和高考英语的偏态系数都小于零,说明两次考试成绩的频数分布都呈负偏态形式,而且高考英语的偏态系数∣-0.877∣大于分级考试的偏态系数∣-0.xx6∣,说明高考英语的高分段人数多于分级考试的高分段人数。分级考试的峰态系数-0.533﹤0,表明频数的分布比较低阔,呈负峰态,也就是说考生在分级考试中的分布没有达到正态分布式的集中;而高考英语的峰态系数0.968﹥0,说明峰态比较高狭,呈正峰态,也就是说考生在高考英语中的分布比正态分布更集中。

(二)分级考试与高考英语的难易度比较

分级考试实行的是百分制,而高考英语的满分是150分,根据布朗(Brown)的难易度计算公式:P=得分/满分,我们可以计算出两次考试的总体难易度。根据表2中的数据,分级考试和高考英语的平均值分别为:63.92和115.68。因此,分级考试的难易度P1=63.92/xx0≈0.64,高考英语的`难易度P2=115.68/150≈0.77。分级考试的难易度显然高于高考英语的难易度。

(三)分级考试与高考英语的区分度比较

根据布朗(Brown)的区分度计算公式D=P1(27%高分组难易度)-P2(27%低分组难易度),我们可以计算出分级考试和高考英语的区分度。分级考试27%高分组和27%低分组的平均值分别为:82和46;而高考英语27%高分组和27%低分组的平均值分别为xx8和xx1。因此,分级考试的区分度D1=82/xx0-46/xx0=0.36,高考英语的区分度D2=xx8/150-xx1/150=0.18。分级考试的区分度显著高于高考英语的区分度。这与上文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四)分级考试与高考英语的相关性分析

《高中英语考试总结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