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教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教材72页例8及课后“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解决一些简单图形求面积的实际问题。
2.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面积”这一单元主要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合理选择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和简单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和实际联系紧密,趣味性较强,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与周长的'计算混淆。面积单位的换算也是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
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面积公式都能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怎样使用公式,常会出现无从入手,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新课
1.练习题一:投影出示教材例题8.
问题:
1. 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客厅的长是6米和宽是3米。
2. 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客厅地面要铺多少块地砖?
汇报。(说一说你的算法。)
(2)如果每块地砖的边长为3分米,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独立完成。
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我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需要铺几块砖?
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2)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用乘法计算出一共要铺几块砖?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3.练习题三:算一算
某足球场的长约是100米,宽约是50米,足球场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由练习,集体订正。)
4.练习题四:小调查
(1)调查并计算标准球场的面积,并在全班交流。
(2)让学生拿出课前调查好的结果。
(3)整理数据,完成填表。
(4)小组内交流。
5.练习题五:数学游戏
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 cm的图形,你能画出几种?他们的周长相等吗?
(1)画面积是16 cm2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能画正方形吗?
(3)动手试一试,能画几种?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能记住各月的天数,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记住大小月及每月的天数。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20xx年年历、20xx年年历、20xx年年历
教学过程:
一、节日谈话,导入新课(2m)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节,那你知道这些节日具体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吗?
二、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我们学习过的时分秒和年月日都是时间单位,所不同的是时分秒是表示较小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是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多少呢,谁来说一下?(2m)
学生可能会回答:一年有365天,一个月30天,一年有xx个月等等。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性、有顺序地板书。
同学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那么这些数学知识是不是正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在学时分秒的时候,借助了什么工具来学习它。那我们今天来学年月日,我们应该借助什么工具呢?
2、小小的年历,可藏着大学问,下面就让我们火眼金睛看年历。听好老师的要求:
(1)观察自己小组的年历,填写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7m)
(2)仔细观察统计表,及时交流研究,将结论记录在练习纸上。
3、小组汇报
大部分小组已经完成了,那么哪些小组来说一下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预设:
①一年有xx个月;(其他小组得到了吗,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②1、3、5、7、8、10、xx月有31天;(跟你们发现的一样吗?)
③4、6、9、xx月有30天;
④2月有时29天,有时28天;
⑤2月的天数不是固定的??
4、师生总结
(1)同学们得到了这么多的结论,老师写在黑板上,刚刚有的同学是有的月份是31天,老师记不清了,谁再来说一遍?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xx月,这些月份都是31天(板书)
(2)刚刚有同学说有些月份是30天,那么哪些月份是30天呢?
4月、6月、9月、xx月,这些月份是30天。(板书)
(3)那么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是变化的,谁来提醒下老师?
2月有的时候是28天,有的时候是29天。
(4)很好,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一年有xx个月,我们把这xx个月分成了几类啊?第一 ……此处隐藏18646个字……
二、激趣展示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2、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5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85—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并体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获得关于它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具准备:在课本后面剪下1平方分米一个,1平方厘米8个(一排)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蒋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有早起的好习惯,我们起床以后做什么呢?(洗脸、刷牙)对,我们洗过脸以后,为了保护皮肤,还要在脸上擦一些面油,对不对?大家觉得老师每次擦得多一些,还是这位同学擦得多一些?为什么呢?(也就是老师脸的表面比较大,这位同学脸的表面比较小。)板书:表面。
1、观察实物,认识物体表面。
师:不光我们的脸有表面,其他物体也有表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体,(篮球、苹果、杯子、数学书、乒乓球)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教师演示:这是篮球的表面,这是苹果的表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物体,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些物体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每一样都摸一摸,感觉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再看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
2、讨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我们就称之为:他们的面积。(板书:叫做它们的面积)
3、运用面积。
师:谁会用面积来说一说你手中的两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要说清是哪一个面。如:课桌上面的面的面积比课本的封面面积大。
看投影:
(1)热水瓶和煤气瓶,哪一个表面面积比较大?(显示一下)
(2)排球和篮球,哪一个用的皮要多一点?
4、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你还知道那些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围成的'平面图形,教师出示
这两个图形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看:现在有一块黑色的图形移过来,盖住了这个正方形,再看,这个图形又盖到了长方形上,有没有完全盖住呢?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看来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5、谁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
总结:刚才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的大小,是他们的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他们的面积,谁会把这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学生概括后教师加上一个“或”字。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1)拿出发给你们的1号、2号纸,看一看,能判断哪个大,哪个小吗?可以不可以证明一下?用重叠比较他们的大小。
(3)数方格:电脑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纸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面积的大小,再重叠一下,仍不能比较大小,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先数一数方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把长方形的方格移过来,再确认一下。
变换:电脑先出示第一个正方形,然后告诉学生:第二个长方形有6个方格,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大?再出示第二个图,问: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用数方格的方法有什么要求?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计量面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用一样的正方形。
三、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小方块:这个纸片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用它来量面积的大小。大家看,它是什么形状?是正方形,哪它的边长是多少呢?量一量它的边长。
小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这就是厘米与平方厘米的联系。生活中有那些东西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用小方块比一比。)
(开关按钮、手指甲、相互笑一笑露出大门牙等)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火柴盒,他的面积是多少?
2、刚才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了火柴盒的一个面的面积,如果要你用它来量大一些的面,比如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为什么?怎么办?(可以用大一点的正方形),这里有一个大一点的方块,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拿出同学们自己的1平方米,量一量他的边是多少。 哪些东西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大约1平方分米的地方?(脸、开关等)
如果要你量这个课桌面的面积,你觉得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一起来量一量。看怎样量比较好?
3、中期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来量面积大小的两个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这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是面积单位。
4、如果老师要同学们用这两个面积单位来量一量这个教室的面积?你觉得行不行?
(1)挂出1平方米的教具,让学生用手比划:横的是一米,竖这是一米,下面要封口。
(2)看一看1平方米上面可以站多少同学。(把纸取下来)
(3)沿着一平方米的地方走一走,只能走四步,有什么感觉?
(4)介绍我们的小足球场大约是20xx平方米左右
(5)根据1平方米的大小,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室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练 习:投影。
五、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实践任务:
用1平方米的教具,下课以后想办法量一量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看谁会想到猜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