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5-28 03:08:56
【必备】语文教案集锦6篇

【必备】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预览:

《白洋潮》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领略白洋潮的壮丽之美。

2.学习作者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3.了解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科学人生观。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白洋潮景观的壮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等写景的方法。

2.难点: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课文提示】

1.《白洋潮》是一篇精彩的游记。白洋,山名,在浙江西北海滨;潮,本文描写对象。

2.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他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而坚持著述。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俗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绰约,富有诗意。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正音正字】

戊wù 遄chuán 踵zhǒng 擘bò 蹴cù 镞zú

辟bì 礴bó 龛kān 赭zhě 漱shù 湫qiū

【积累词语】

实词:

①故事:旧例。 ②喧传:哄传。 ③吊:哀悼。

④海塘:海堤。 ⑤遄:急速。 ⑥踵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⑦辟易:惊惧后退。 ⑧礴:拍击。 ⑨旋:很快。

虚词:

①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②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这里指代“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③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④则飓风逼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⑤从海宁而来(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⑥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⑦势欲拍岸而上(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⑧旋卷而右(句中连词,表结果)

⑨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词,表结果)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从表达方式看,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记叙——交代看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描写〈 “立塘上”-“颜始定” 〉正面描写潮水涨起的过程。

议论——提出疑问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写海潮起来时,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找找课文相关的词。

作者是从远及近观察、描写的。 相关的词语有:见、稍近、渐近、再近。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张岱的生平及其有关文学知识。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翻译:旧例,在三江看潮,实际上无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说:“今年暗涨潮啊!”每年都这样。

要点:故事:古义-旧例。今义-表现讲述对象的事情。 喧传:哄传。

原文: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翻译:庚辰年八月,到白洋吊唁朱恒岳少师,(我)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前去,章侯和世培接踵而到。

要点:吊:哀悼。 海塘:海堤。 遄:急速。 踵至: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原文: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翻译:站在海塘上,远远望见潮头像一条白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冲到向塘上。

要点:而:句中连词,表示行动。

原文: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翻译:稍稍近了一点,就隐隐露出白色,像驱赶着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振飞。

要点:擘翼:张开翅膀拍水飞迸。

原文: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翻译:(潮水)越来越近,喷出泡沫溅起水花,蹦跳起来好像百万雪白的雄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们一样,所有的狮子聚集在一起,没有一头甘愿落后而争先。

要点:蹴起:蹦跳。 镞镞:同簇簇,形容攒聚。

原文: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翻译:再近一点,就如飓风逼迫它们,顺势要拍岸而上。

要点: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

原文: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翻译:看潮的人惊恐地退开,跑到塘下躲避。

要点:辟易:惊惧后退。

原文: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翻译:潮水冲到塘上,用尽力量喷薄而起,水花激射,溅起几丈高,溅到的地面都湿了。

要点:礴:拍击。

原文: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翻译:潮水快速卷向右边,被龟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瀑布像像被火炮击碎一样,在半空中飞舞。

要点:旋:很快。 龙湫:雁荡山的瀑布。

原文: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翻译:看了这个景象(让人)心惊目眩,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原文: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翻译:先辈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了,是为什么呢?

要点:漱激:冲刷激荡。

【朗读课文】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若干思维训练题。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白洋潮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它的俊美。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以其精妙的笔法,为我们揭开了白洋潮的面纱。

这篇小品文,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观潮的全过程。文章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 ……此处隐藏5044个字……在小组交流自己掌握的情况。

(二)出示去掉生字的拼音。

1、指名读。

2、请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互、象、被、掉”四个字,学习新偏旁“衤”。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和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范写生字“俩、读、沿、朝”。引导学生在己认识偏旁和字的基础上能自己正确书写。

3、学生书写,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中这几个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前半部分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这幅图说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的?请自由读一读。

3、小组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树旁边的溪水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4、及时总结,合作讨论。

你认为大象、棕熊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再这样做,大自然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假如你是大象、棕熊,你会怎样做呢?

(三)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后半部分。

1、过渡:同学们说得对极了。大象和棕熊也知道错了,它们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了。

2、指导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3、说说启发:读了课文,你想对大象,棕熊说些什么呢?

五、汇读全文,整体感悟

(一)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二)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三)分角色表演。

《清清的溪水》教学反思

《清清的溪水》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是告诉小朋友们:乱砍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受到污染、变浑。要使水变清,就要多种树木。

根据课文的特点及课标的理念,我精心设计教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创设情景(出示一条清清的小溪,两岸绿树成荫,绿草青青图),让小朋友说说如果你的家门口就在小溪边,你就生活在小溪边,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然后让他们尽情的表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提出:如果这条小溪有一天变浑了,溪边的树没了,你又会是什么感受?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办?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他们的想法。继而引入课文:今天小兔遇到了跟你们同样的遭遇,这是为什么呢?小兔又怎样处理这件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样设计,我觉得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让学生自主地去进行探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感悟“爱护树木,保护植被”这一主题。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重点是小兔的话“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引出树林跟小溪的关系。同时,教师补充树根深深扎入泥土牢固泥沙,使雨水冲不动泥土,才使大雨来时,泥沙不能进小溪,溪水才会变清澈的道理。从而使孩子们树立“珍花惜草树木”保护自然环保的意识。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我感觉效果良好。对学生书写生字还需要加强指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刘绍棠所写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十分朴实的展现了春节的风貌。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汇,但记叙简朴浓厚,所表现的春节场景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民族风格、地方色彩的感受。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和丰富内涵。

2. 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 体会父老乡亲的纯真可爱及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或者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节日吗?你们认为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节日最隆重呢?春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呢?民俗作家刘绍棠在他60岁高龄时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仍是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命年的回想》,去感受那浓浓的年味儿吧!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生字词。

灶膛 zào 烙 饼 lào 簸箕 b ji 晾 liàng 生疮chuāng 穿梭 suō 糖黏儿nián

糁儿shēn 涿州zhuō 吆喝yāo he 疙瘩鬏gē da jiū 秫秸棒shú jiē 鬼祟sui

大吃大嚼jué 渍酸菜zi 阖家hé

2.了解“本命年”、介绍作者

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

刘绍棠:现代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读一读:正确流利

想一想:写了几件事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3、自主思考,写了几件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4、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

四、深入探究:

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 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学生答:平安、团聚……)

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五、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师引导生体会父老乡亲的纯真可爱,热爱生活。(图片导引)

2.引导生体会习俗中所寄托的期盼。

六、拓展延伸

1、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

2、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3、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

七、布置作业

在家长帮助下收集家乡春节的习俗材料,通过回忆,写一段自己在春节所见所闻所历的文字(要注意写出民俗风情)。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堂

①炒年货 ②吃腊八粥 ③买糖果 ④挑绒花 ⑤杀牲畜

⑥备食物 ⑦送灶神 ⑧换门神 ⑨过除夕 ⑩拜新年

《【必备】语文教案集锦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