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母鸡教案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鸡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母鸡教案 篇1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小朋友。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一起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身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俺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考虑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身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身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同学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俺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祥、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俺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俺还优秀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母鸡教案 篇2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是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背景下进行的。故事情节与我们在中班阶段进行的“逛街”游戏十分相似,于是我们借助有趣的故事情景尝试开展了一次器乐活动。
活动目标
.能用不同的乐器或用相同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模拟故事里的各种声音,并尝试运用回旋曲完整表演故事。
.按场景以小组轮换的方式进行器乐表演,体验合作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乐器,故事图片等。
.幼儿已听过故事,并探索过部分情节的声音。
3.乐曲《稻草中的火鸡》。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今天天气真好,母鸡萝丝准备出门去散步了!
.幼儿听音乐用肢体动作学母鸡萝丝散步。
3.我们还可以怎么表现母鸡萝丝很高兴的样子呢?
4.母鸡萝丝在散步时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组织讨论
.讲述故事。
.狐狸的坏主意得逞了吗?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3.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去过哪些地方?它先去哪里再去哪里?
4.共同探讨其中一个故事情节的声音。如,你最喜欢哪段故事?在这段故事里,你能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的?什么声音在前,什么声音在后?
5.你会用什么乐器表现这些声音?
6.导幼儿尝试用乐器表演。
7.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交流分享,共同游戏
.分别请幼儿选择乐器尝试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
.交流分享。请幼儿仔细看看某组小朋友表演得像不像,他们用了什么好方法。
3.请一个幼儿扮演母鸡萝丝用肢体动作表现散步的.情景,其余幼儿分组用乐器表演各个场景,共同游戏。
附:从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到音乐活动的演变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在农场里散步时和一只狐狸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内容如下: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咚!梆!狐狸被钉耙撞倒在地。母鸡萝丝绕过池塘,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扑通!呱呱!狐狸一下掉进池塘。母鸡萝丝经过磨坊,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哗啦啦啦!哗啦啦啦!狐狸被面粉袋砸到了头。母鸡萝丝穿过篱笆,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咕噜!咕噜!咕噜!咕噜!砰!狐狸跳到滑下山的车,撞倒了一大片蜜蜂房。嗡嗡嗡嗡!蜜蜂追着狐狸跑,狐狸吓得赶快逃。母鸡萝丝散完步,高高兴兴回了家。在仔细阅读后,我们发现这个故事可以作为三种活动的素材:
●故事创编。虽然该故事情节简单,仅用很少的文字介绍了母鸡所经过的地方,但是画面精美,能让幼儿展开想象,尝试编讲故事,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语言,开拓幼儿的思维。
●器乐探索。每个故事场景中的音响描写都十分生动,可以为幼儿提供用乐器探索表现各种音响的机会。
●合作表演。虽说故事中只有母鸡萝丝和狐狸这两个角色。但是班级中的幼儿个个都可以模拟故事场景中的声音,人人都可以有配音任务,都需为成功表演而通力合作。
母鸡教案 篇3教材分析:
《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语言“京味儿”十足,生动而又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 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
3. 学习作者真实而又具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有感情地朗 ……此处隐藏3975个字……
1、(音效:风声从大到小)故事引导:可怕的台风总算走了,母鸡家庭终于可以出来唱唱歌了。
2、幼儿创意动作和模仿叫声:鸡的一家怎么叫?
1)公鸡怎么叫?(公鸡:鸡冠/双手放头顶“喔喔喔”)
2)母鸡和公鸡叫声一样吗?(母鸡:翅膀/手肘弯起来“咕咕咕”)
3)谁来学小鸡叫?(小鸡:啄米/双手食指放嘴前“叽叽叽”)
三、学唱歌曲
1、(出示故事图卡)故事引导:宝宝听见台风走了,急急忙忙走去他家的鸡窝里去看他养的小母鸡,哈!小母鸡还在孵着蛋呢!宝宝与强强表哥一起唱起了歌替小母鸡加油。我们一起听听宝宝和强强哥哥是怎样唱歌给小母鸡加油的。
2、幼儿完整欣赏并学唱歌曲,初步感应歌曲中的数目。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3、幼儿再次完整欣赏并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应歌曲中的数目。
师:这次你们知道母鸡敷了几个蛋?
4、老师:拿母鸡受偶左右摇摆代表孵蛋,并出示鸡蛋来带领幼儿数出或者拍出歌曲中的数目。
5、大纸箱孵蛋游戏:幼儿当小母鸡躲在大纸箱里面唱歌,数数时,站起来拍手表示数目。(这里强调游戏的规则,幼儿在纸箱里必须是蹲着的,不能躺和坐)
4、配乐器敲奏
师:我们一起帮母鸡数一数。
1)第一遍唱歌坐着摇摆砂蛋,再敲奏出数目。
2)第二遍唱歌学母鸡走路,再敲奏出数目。
母鸡教案 篇6【教材分析】
《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局部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 ,媚俗的母鸡。后半局部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祥、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从讨厌母鸡到喜爱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难点:读重点句子,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淘气的小朋友。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课题:母鸡
读题
二、导读、梳理要点
1、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3、找到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态度的句子,动笔用“~~”画一画。
据学生回答板书:讨厌——不敢讨厌
4、学习1—3自然段
△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这是一只( )的母鸡。”
学生品读、谈谈母鸡让作者讨厌的事例。
△结合第三段的夸张手法,进行说话训练,学一学夸张的表达:
这道题太简单了,( )。
去科技馆的路我太熟了,()。
5、同桌合作读4—10 自然段
△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当母亲后的母鸡,作者对它有了什么新的评价?
△谈话,品读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相机进行想象说话:
(1)母鸡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2)发现了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叫什么?
(3)夜间有动静,它放声啼叫,叫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出示句子: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个别谈谈)
2、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
3、再四人小组交流,并思考:全天下的母亲是不是一样的?
4、小结
五、比较一下《猫》和《母鸡》的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 16 母鸡
讨厌 ---- 不敢讨厌
母鸡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观察和发现的乐趣
2、能够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3、乐于表达,学习角色之间的对话。
活动准备
1、教学资源《母鸡和苹果树》。
2、自制苹果树。
活动重点
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学习角色之间的对话。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猜测和想象
教师设置悬念请幼儿猜想:母鸡家的.门前突然长出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又长出了耳朵、嘴巴和尾巴,变成了一只大灰狼,这是为什么?
二、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母鸡发现了什么?它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小结:母鸡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觉得很奇怪:门前原来没有苹果树的,怎么突然长出了一棵呢?
2、出示图2,引导幼儿观察、回答: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掉下了几片叶子,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树上的耳朵,会说些什么?苹果树会说什么?
小结: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3、出示图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又一阵风吹过来,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嘴巴?会是谁的嘴巴?这时候母鸡会说什么?苹果树会怎么说?
4、出示图4,启发幼儿思考:苹果树又有什么变化?这条尾巴是什么样的?母鸡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会说些什么?苹果树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5、引导幼儿讨论和猜想,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
提问:苹果树会长出耳朵、嘴巴和尾巴吗?这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苹果树现出原形?
6、出示图5,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母鸡想出的好办法是什么?故事的 结局是什么?
三、幼儿自主阅读《母鸡和苹果树》,看看讲讲画面内容
四、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理解母鸡的聪明智慧
提问:大灰狼为什么要装扮成苹果树?母鸡是怎么识破大灰狼的诡计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奇怪的事情时要动脑筋想清楚,看明白,不要轻易上当。
活动延伸
将故事《母鸡和苹果树》投放进阅读区,引导幼儿继续阅读、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