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统计图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图,加强学生阅读、分析和绘制简单统计图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三块小黑板,课前分别按照教科书第144145页画好某市两个工厂的产值、人员和销售情况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过的各种统计图
教师:谁能说一说我们已学过哪些统计图?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学过扇形统计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三个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某市两个工厂的工业产值、 人员和销售情况。
1.出示第一块小黑板(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张统计图。这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指名学生回答。(是复式的折线统计图。从这张图看.一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
为了使全班学生的认识更加明确,教师还可以继续问一问学生是怎样看出来的:
例如,哪一条折线表示的是一厂的产值增长情况?怎样看出它的产值增长得快?等等。
2.出示第二块小黑板(各类人员人数统计图)。
教师提问:这一张统计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工厂的技术人员人数多?指名学生回答。(是复式的条形统计图。二厂的.工人人数多,一厂的技术人员多。)
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条形统计图。教师还可以再补充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张统计图中一共表示出几种人员的情况?两个厂的管理人员各是多少人?哪个工厂的勤务人员少,少多少人?等等。
3.出示第三块小黑板(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
教师:这一张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工厂都有 内销产品和外销产品。内销是指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外销是指在向国外销售的产品。
谁能说一说,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是百分之几?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这是两幅扇形统计图。在每一幅图中,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都是百分之百。因为工厂的产品不是销往国外就是销往国内。合起来就是工厂的全部产品,百分之百。)
谁能再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工厂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指名学生回答。(一厂的大。)
4.对以上几幅统计图进行综合分析。
教师:根据刚才看过的三幅统计图,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工厂的生产搞得好一些?谁能试着说明一下自己分析的理由?指名学生回答。
可以多请几名学生分析,教师帮助综合与整理。例如,从第一幅图(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一厂生产产值的折线上升得快,说明一厂的生产搞得好;从第二幅图(条形统计图)中又可以看出。一厂的技术人员多一些,工人人数少一些,说明这个厂
比较重视技术开发,所以工作效率高,生产搞得好;另外,从第三幅图(扇形统计图)中还可以看出,一厂的外销量占产品总数的百分比比二厂的高。也说明一厂的产品质量比较好。
二、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表示数量时各有什么优势?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概括和整理。
学生综合整理统计图的特点以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第146页上的表。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4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如何留好画横轴和纵轴的位置。
2.做教科书第146页做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审题,还可以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名请几个学生给全班说一说。(毛衣的销售量从七月份起里上升趋势。到十一月销售量最大:而衬衫的销售量从七月份到十二月份一直呈下降趋势:)
四、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610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77页例一,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至少”的含义,并进行正确解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要在食堂搞一次聚餐,你能帮他们吗?2、出示例一图,让学生仔细观察。3、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信息。4、今天我们就根据上面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一:我们年级有95人,准备在食堂聚餐,每桌坐8人,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条件:有95人每桌坐8人问题: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你认为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95÷8=11(张)7(人)
因为剩下的7人也要准备1张桌子,所以至少需要12张桌子。
11+1=12(张)答:至少需要12张。
2、即时练习:李叔叔购买了38千克的苹果,如果每个袋子限装3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袋子?找一学生读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8÷3=12(个)2(千克)
因为剩下的'2千克也需要一个袋子,所以至少需要13个袋子。3、算一算,填一填:
1.滨江小学有51位同学去沙坪公园划船,一条小船限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x条这样的小船。
2.小红妈妈买回48个桃子,如果每个盘子只能放5个,至少需要x个盘子才够装。
三、巩固练习:1:摆沙发,有26位来宾,每张沙发限坐3人。至少要摆多少张这样的沙发?2:有15位叔叔阿姨要乘坐出租车到市政府开会。每辆出租车限坐4人,至少要多少辆出租车?
四、发展练习:李师傅加工了50个玩具熊,如果每个盒子装6个。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几盒?
50÷6=8(个)2(个)
8+1=9(个)
答:至少需要9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8盒。
五、全课小结:
给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快实际问题时,特别要理解清楚“至少”这个词在题中的意义。
课后反思:
本堂课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难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基 ……此处隐藏2815个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认识圆的基础上认识球的特征,了解球的各部分名称,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2.通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前阶段学校搞泥塑大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了。泥塑有个基本功,就是要把橡皮泥搓成小球。你能吗?拿出橡皮泥,看谁搓得标准、美观。相机揭示课题。
评析:
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创造了感兴趣的、有结构的观察材料,使探究活动更直接有效。同时也唤起学生更直接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分小组学习。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想了解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像力,通过切割、观察、讨论,自主认识关于球的一些知识。
评析:
这里不再是教师手拿学具按部就班的讲解,而是学生利用搓好的球和其他实物、学具带着问题自主求知。课堂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2.学生交流。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名称:球面,球心(o),半径(r),直径(d)。
(2)特征:球面是曲面;在同一个球里,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等等。
评析:
这种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教学中,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当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时,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或补充。
3.归纳整理。同学们将刚才研究的知识写在纸上,并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交流。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做的主动建构。通过归纳,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质疑问难。
下面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则灵活解决。如无学生提出,前两个问题教师可直接提出:
(1)怎样测量一个球的直径?如何证明一个球的直径都相等?(先让学生说方法,引导学生用两块木板夹住演示)
(2)球与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先讨论,再交流)
(3)如有学生提出表面积、体积问题,则引导:现在解决这个问题难度还很大,回去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看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书并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2.地球的赤道大约是一个半径6400千米的圆。如果有一根长比赤道的周长多1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与赤道是同一圆心的圆,那么,你的拳头能否从赤道与铁丝的空隙处穿过?
先让学生猜一猜,可让听课教师也参与。再让学生说解答方法。全班计算。如有时间可改成木星(赤道半径71400千米)等,让学生推理得出结论,
评析:
新课程强调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开放题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小学数学教案 篇8教学内容:
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每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量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
(1)上半月完成了月计划产量的58%。
(2)今年耕地面积比去年大20%。
(3)经检验,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9.8%。
2画出线段图。
一 本书已看了80页,还剩全书的40%没有看。
3.下面的句子中,哪些数能用百分数表示的化成百分数,哪些不能用百数表示,为什么?
(1) 一块花布长 米。
(2)另一块红布长0.6米。
(3)花布长度是红布长度的 倍。
(4)红布长度是花布的. 。
二、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1、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列出算式。
一本书,已看了25页,还有20页没有看。求______百分之几?
可以做下列补充:
(1)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百分之几?
(2)未看的页数是已看的百分之几?
(3)已看的页数比未看的多百分之几?
(4)未看的页数比已看的少百分之几?
(5)已看的面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6)未看的页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2、提问:
这几道题都是哪一种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哪一种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它与这种应用题又有什么不同?
3、小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时都要抓住问题部分,弄清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用比较量÷标准量。但是,这两种应用题结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样,求几分之几的用分数表示,求百分之几的用百分数表示。
4、用302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1208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
(学生解答后提问: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是哪一种应用题。)
5、 小结:求百分率应用题实际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但是求百分率应用题在书写格式上有它的特点即在列式的后面添上“×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