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
1、掌握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
丰收了,果园里一派热闹景色,同学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挺远的,怎么去?坐火车去。
1、口算
2、竖式计算
二、出示课件
看,果园里桃子丰收了,两只猴子围着堆在一起的'48只桃子,争吵起来,同学们观察一下,猴子遇到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帮帮这两只猴子。
三、回报,交流。教师点拨评价(自学)
1、学生用学具摆,说说过程。
2、口算过程
3、竖式计算
问:竖式计算中,商2表示什么,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告诉小猴子,怎么办?
同学们,以上三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摘得这两个果实?
69÷3=
四、拓展问题,(出示课件)
两只猴子刚要吃桃子,又来了一只猴子,怎么办?
用学过的方法分一分,并说出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五、展示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讲解。
1、用学具摆一摆,说过程。
2、列式计算
48÷3= 4—3=1 1表示什么?18怎么得来的?,商6怎么来的,表示什么?谁能在刚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总结一下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怎样计算?
六、强化练习,延伸。
1、小猴子分了桃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不仅小猴子高兴就连猴爸爸,猴妈妈也忍不住到果园里去摘桃子,热闹极了,猴妈妈4天摘了448个桃子,猴爸爸6天摘了726个桃子,可猴爸爸猴妈妈为谁能干争吵起来,到底谁能干呢?448÷4= 726÷6=
先自学,在合作,每组选出代表汇报,回答: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
2、同学们,很能干,帮助猴子解决了很多问题,下面一、二组计算56页左三道题,三、四组计算56页中排三道题。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找同学汇报
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参加猴子们举行的水果展示会
3、出示课件
安1个梨,2个香蕉,4个苹果的排列方式。摆了48个苹果,要多少个梨?多少个香蕉?
先自学,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选出最好一组。
七、师生小结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果园里游玩,还帮助猴子们解决很多问题,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案设计示例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 ……此处隐藏2697个字……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动笔画一画、算一算,通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从而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题卡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直尺 彩笔 题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周长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看到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上面例题。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才能求出它的周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先量一量,再计算。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结果和方法。
师:你测量了哪几条边的长度?你是怎样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
(请学生充分表达,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预设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方法三: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3)理解计算方法。
针对只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同学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在交流中明确: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
(4)对比评价。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和评价不同的计算方法。
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P59——61
三、教学目的: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
六、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2、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4、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