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5-08-09 01:18:23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

4月8日,我带着享受学习的心态听了三节作文课。三位执教的老师都非常出色,设计各具特色;孩子们也很优秀,口头表达和书面作文的能力很强。听后感触颇深。写作文一直是学生头疼的事,同样作文课也一直困扰着是我们语文老师。这次的听课,杨润玉老师、孙其源老师、白园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节课都非常精彩,对自己的习作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以下几点是他们的教学经验非常值得学习:

一、具体的写作指导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节课是杨老师执教,舒缓的语调、亲切的态度、机智的评价,让我真正领略了大家的风度,在课上,杨老师给人的感觉像在聊课似大朋友一样,这群快乐的小鱼跟在大鱼后面酣畅的游啊游,游出了自己,游出了精彩。如何把作文写得具体,是杨老师这次作文教学的主题。杨老师利用优秀例文进行欣赏,学会了欣赏别人的文章,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从篇章结构到字词句都进行了详细地点评与指导,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经过教师对字词句的圈点回归到学生的手中。而本课的作文欣赏回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本节课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比较区别,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从而领会习作中的妙处。杨老师又出示另外一篇病文指导学生修改,把这部分写细,把内容写具体。

二、充分挖掘写作素材,创设写作情境。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感到缺少作文素材,存在没什么可写

的问题。听了白园老师的《大自然的启示》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思考和想象。白老师时刻以生为本,教师只充当引导者。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最精彩的环节就是学生交流讨论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畅谈自己对大自然发现的时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让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有关大自然的知识。还有她的语言朴实大方,对学生的评价中肯且多元化,教态自然稳重,声音响亮。这些看似简单,但对我来说却是有点难度,尤其是笑容、音量,那是我最急需改进的地方。

三、写作指导要做到扎扎实实、朴实无华。

课堂上,孙老师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口头作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要求,悟习作要求,在讨论中明确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辨析例文,进一步明确要求。为让学生明白怎样把文章说具体。整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围绕题目要求来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片断,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

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首先得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家庭生活绚丽多姿,学生可以积累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学生的的观察与理解往往浮于表面,更多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使得学生深入观察、加深理解、感悟生活,把真实的生活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而抒发健康、积极、向上的真情实感。如:杨老师出示了一篇例文指导修改,指导学生写奶奶怎样辛苦劳作,怎样关心自己,照顾自己,冒着大雨给自己送雨

伞的事,既真实又令人感动。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文章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发自真心,写出真情。只有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才能读起来感人,难以忘怀。

五、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引导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孙老师抓住学生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适时进行点评,并注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处精彩的描写,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学生在与教师参与习作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的状态下,不能不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的一点浅见,在作文教学中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大师们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不可能全部学到,也无须去刻意模仿别人,但是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却是需要我用心去领悟。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2

说到作文,大部分学生一听到都会摇头叹气,对作文毫无兴趣。而老师面对文句不通,标点不明,错别字比比皆是的学生作文则是一筹莫展。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效率特别高,心情也特别愉快。做事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他们向往,喜欢写作。我作文教学中感受到:

一、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是关键。

面对当前高喊素质教育实为应试考核的中国教育模式,同学们不得不终日疲于应付考试,阅读与写作完全脱节。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读、乐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读什么,怎样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是对人生的充实与拓展,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引导读者去发现人生的哲理,去感悟、去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那么,学生在阅读时就能不自觉的把生活学习中零星的、散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中的文章结合起来,把自己带进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从而使学生“感时挥笔,下笔成文”。

二、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写真事、抒真情。

学生对写作总是有一种畏惧感,一提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其实学生畏惧作文的原因就是感到没有东西可写。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生活,写出真实的事物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波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让学生深入生活,走进生活,并对生活产生理解和感悟,学生就会产生感情的激荡,文章自然就会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三、要想学生的作文有真情实感,自由命题是个好方法。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在写作时很难对同一题目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更不可能很快得到写作的灵感,如果采用自由命题就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写作自由空间。学生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写自己情感深处最强烈、最敏感、最值得回味的个性色彩。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但至情至真而且独具个性特色。除此之外,合理穿插命题作文和当堂作文,形式多样,更利于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然,作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个人的教学体会是:兴趣当先、阅读来伴、生活作料,学生写作时自然就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全不费功夫了。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3 < ……此处隐藏16699个字……、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5

根据学校安排,我于20xx年3月18日至3月19日到长沙相府育才小学参加“和美课堂”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这次共听课六节、六个讲座。他们分别是魏星老师、孙庆博、虞大明、薛法根、何捷老师,都是全国有名的专家,还有一位是来自祖国宝岛的台湾李玉贵老师。这次外出学习,是我工作20年来第一次听到这么多的专家上课、讲座收获很多。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拓了思维、教无定法

老师魏星带来的《詹天佑》一课,和我们教学打不相同,一般都是当作写人的文章来教学,而他是当作重大新闻事件来报道,所以他是采用语言活动来备课的。第一个语言活动:假如詹天佑要举行一场“京张铁路开工记者招待会”,要回答记者的问题。假如你是记者,你会问詹天佑什么问题?以这样的形式进入课文,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记者,会向詹天佑提什么问题,所以学生很认真的阅读课文。而魏星老师又恰当地指导学生把问题问的更好,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第二个语言活动:假如詹天佑要举办一场“京张铁路竣工记者招待会”,要回答记者的问题,你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这又要求学生认真得阅读课文,魏老师这样的安排,别处心裁,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习的主人,而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问,学生答。在教学本课时中,他是有选择性地教学重点段落,让学生聚焦: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探进绘本的深处,抓住困难,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写在黑板上,最后黑板上写了满满的一黑板问题,可见,学生是开动脑筋了。指导学生答,答的形式多样,用詹天佑的身份答;用演示的身份答;用抒情的话语答。通过这样的问和答,让学生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出示一些相关词语写一段话,赞美詹天佑,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真正地运用语文。

魏老师说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思维,教学思维不一样,教学效果不一样,教育需要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理解、运用、思维、审美。

二、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到这六位专家的课时,我都陶醉在其中,更不用说学生了,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更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三、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

李玉贵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蝙蝠和雷达》,也许是区域性的不同,她上这堂课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探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学习、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有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语用的训练

孙老师的《尊严》,虞老师的《与象共舞》,薛老师的《剪枝的学问》,何老师的《学写发言稿》,这几位专家的教学过程大致和我们的教学过程相同,他们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有所不同,有选择性地讲授重点段落,不像我们平时的常态课,从头到尾,一段都不落下。一是教学时注重学生的读,怎么读,要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有感情地读。二是教学中设计好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更好。三是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都设计了学生写话的片段,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也就是语用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有所提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得规律。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也看到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学习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