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指导资料

时间:2025-08-26 21:50:31
小升初指导资料

小升初指导资料

小升初指导资料1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小升初指导资料2

拟人要用得形象、准确,妙如神助。

示例:

1.老舍先生在《林海》中这样描绘兴安岭—。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摔为裙,还穿着绣花鞍。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陈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2.杨柳同学在《晨雾》中这样写雾—。

走在上学的路上,雾好像跟我捉迷藏似的把我团团围住,一会儿闪开,一会儿聚拢。我就好像童话故事中腾云驾雾的神仙。

在雾的陪伴下,我来到了了学校教学楼前。我们班的`教室仿佛也害羞地躲了起。

来……

我去寻找雾的踪迹,但是雾不见了!我向四周大声喊:“雾,你到哪儿去了?”

小作者把雾当做了一位调皮的小朋友,还与她嬉戏玩耍呢!这种亲切的感受,让所描写的景物更加美妙动人。

比喻要用得生动、自然,耐人寻味。

1.这样的山围烧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例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萦,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纬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早已分不清描写的是风景还是画,让读者自然想到“风景如画”一说,便随着作者荡舟碧波、画中神游了。

2.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其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亭子变成了浮在天宇的鹰,峭拔不峭拔?灵动不灵动?读者自己想吧。

小升初指导资料3

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即在文章结尾回扣题目,使题目更加鲜明突出。比如这篇例文的结尾,就巧妙地回扣了“回报”这个题目。

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不少是这样结尾的,比如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唯一的听众》的结尾:“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也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会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起、承、转、合”是写作文的基本章法。作文结尾即体现出一个“合”字。因此仅仅做到点一下题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开头和正文细节相呼应,使文章整体圆合,前后照应。比如这篇《回报》的结尾:“看着他们走远的背影,我开心地奔向雨中。侧耳细听,雨声似乎像一支歌,唱得人心里暖暖的。这是一支爱的歌,一支回报的歌。在优美的歌声里,我张开双臂,旋起了曼妙的舞姿……”就与第二自然段的“天色阴得如黑夜,不一会儿,一场骤雨急速而下”相照应。同样的雨天,不同的心境,既一线贯之,又渐行渐深,可见其谋篇之巧妙。

同时这个也与第四自然段的心理描写相照应,有力地突出了“回报”这一主题。

许多佳作的结尾,除了回扣文题,照应前文之外,还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卒章显志的'“志”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作者对“情、理、意”的表达。而对“人、事、景、物”的表达,总的来说是从开头就要涉及的,作者只有把“人、事、景、物”表达明白后,“情、理、意”才能够彻底明白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情、理、意”开头可以不见,文中可见可不见,但文末不可不见。卒章显志,即升华主旨,即塑造文魂,即画龙点睛。《回报》一文比较特殊——题目即主旨,所以篇末点题,也就收到了卒章显志之效了。

我们的语文书中也有不少卒章显志的优秀范例,如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的《学会看病》的结尾,就明明白白地表达了作者让儿子自己看病的良苦用心:希望儿子尽早独立。她在结尾这样写道:“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的时候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立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耐人寻味,力争给读 ……此处隐藏5231个字……p>

来自于阅读、生活、写自己真实感受的作文,与背诵摘抄好句子而“凑”出来的作文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前者能感知并描写出景物的不同之处。

例如:同样是写海,a、b句作者对景色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就有差异。

b、中午一层层波浪像巨人在奔跑,他追逐着海浪那白色的沫儿向我冲来。他越来越大、越来越响、最后一下撞在岩石上,浪花四溅、卷走了我的拖鞋、淋湿了我的裤脚。傍晚,当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之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它闪动着、滚动着、冲上沙滩,追逐着岸上的人们,又退尽。

a句作者眼中的海就是一块蓝色,再无海浪、白沫、滚动之分了。而b句的作者感受到景物的细微不同,能具体地描写出来。所以,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关键是要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细致的观察。感受到景色的细微不同才能写得具体生动。这样就不会像a句中那样因为写不具体,要写那么多样景色凑字数啦!

看到美丽的溶洞景色,漂亮无比的“钟乳石”会吸引住你。来到大海边翻滚的海浪会吸引住你。走到池塘边,美丽的荷花会吸引住你。游览玄武湖清凉的湖风会将你的心引向碧波荡漾的湖面。你来到一处景物之中,必然有一样景色会首先吸引住你的眼球。就请你抓住这个景色细细描写,写出它的美、写出它的与众不同、写出它吸引你的地方。

例如:湖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将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的倒影映照得更加苍翠。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碎银子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这样描写就抓住了景物的变化,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时是静止不动的,有时是活动变化的,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写景时做到动静结合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记得在一堂语文阅读课上,有位老师在教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老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两处景色描写。学生齐答:“第一句:‘在―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第二句:‘天边仿佛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上钻出来’。”接着老师又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两处写景流露出的情感的不同。学生答道:“我觉得前者很秀美,后者则有些阴森。”

“同―处景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答案是:“由于心境不同。”“心境有什么不同?”“先是轻快的。后是沉重的。”接着,教师颇带几分激动地说,“这是不同的心境造成了作者观察的变化……”

这段阅读课上对文本环境描写的推敲,给了我们写作的启示:“物并不是永远是他自己本来的样子,他根据观察者的不同心境,起着微妙而有趣的变化,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我们写作时展示中心的需要。”

小升初指导资料9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课标低年级侧重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是习作,到初中才用"作文""写作"一词。我们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小升初作文是写话、是生活的需要,如同衣食住行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需要什么就写什么,要求不高,没有必要都向"优秀习作"看齐,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只要把自己的见闻、情感,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就行。

小学生的练笔也叫随笔,就是把看到、听到、读到的事、物或人,及由些而产生的感想、体会马上记下来。写"随笔",可以积累素材,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随时动笔的好习惯。

随笔所记内容应是最近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可大可小,随心所欲,但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日记不同的是比写日记更随便,没有一定格式,只要简明流畅,表达清自己的意思,达到练笔目的即可。篇幅也没有规定,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依据实际内容、具体情况来定。

随笔主要是让学生练笔,所以与指导写大作文不同。在开始时教师加一些指导,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写,让他们自己把身边的事写真切写生动,以锻炼他们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另外,要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一味仿写、套写或者说些假话、空话。

1.较真课本,写出新意。学完《开天劈地》后,张晓锋同学的《我发现课文插图错了》,提出课文与插图有两点不符。一,课文明明说盘古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而插图画的却是双手握斧乱砍乱劈。二,课文交待盘古未倒下之前天地未开混沌一片,要到身化万物后才有花草树木。而插图却在天地未分之前就有了花草山水。向编辑建议改选插图,以免误导学生。

2.较真现实,敢说真话。学生本身就是社会一分子,对现实肯定有自己的一知半解。要学会发表真实的看法。姚艳星同学面对各种繁多的考试,发出了《我喜欢这样的考试》的呼声。提出"那一张张的考卷并不一定能考出我们真实的特长和才干。"而欢迎自然课自我选择,把学到的自然知识编成一份手抄报的全新考查方式。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3.梳理回顾,表现美好。生活中不泛美好的东西,让她再现,既鼓舞了自己,又影响了别人,也是锻炼自己写作水平的好机会。像《快乐的夜晚》,《难忘的游戏》《我的烦恼》都是表现自己曾经拥有的美好回顾。

4.续写改写,想象情节。每学完一节课,我都让学生发挥想象,或续写,或改写,或按自己意愿进行改写。这样既锻炼思维又训练写作能力。记得在教《乌鸦与狐狸》时,我在让学生按课文意思表演课本剧时,一个很不情愿演乌鸦的小朋友在演乌鸦时一直不肯松嘴吐出嘴中的"肉",任凭其他同学怎么喊,就是不松嘴。我很不理解,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松口呢?"他说:"我不愿意当愚蠢的乌鸦,我才不上狐狸的当呢。"于是我趁机启发学生想象乌鸦下一次又碰到狐狸会怎么对付?学生兴致勃勃地发挥想象,写的可带劲了。

5.贴近生活,想象对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喜好。只有让他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更理解人生沧桑。我让学生写《假如我是校长》,《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中国》,《假如我是小警察》等,既学会了描写生活,又体验了另一个我。

6.放飞翅膀,想象未来。对于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才能珍惜现在,才能焕发努力去开创未来。我让学生依据科学预测未来,《二十年后再相会》,《未来的世界》,〈二十年后的我〉等。都让学生放飞畅想翅膀,漫游未来,写出了水平。

7.真情表达,直抒胸臆。学生最怕没经历过的好事或景观。但却喜欢向老师说悄悄话。一般写的都是真实感情。姚联辉同学在《老师教我作人》一文中写道:"我这个人贪玩,好动,但老师并没有一味指责,而是认为玩是儿童本性,只要不耽搁学习就好。你对我们宽宏大度,劳动时自己能做的事大都自己默契无闻地做了,对我们的淘气常常一笑了之。"这没有认真的体验是写不出的。姚鸿凤同学在《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中再现了古诗复习课的精彩场面。"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仍然沉浸在诗的海洋中。"也是精彩的写照。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帮助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和与人交流的愉悦。

8.提供平台,愉悦作文。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每到作文时,自然会有跃跃欲试。

《小升初指导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