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反思

时间:2025-05-23 21:48:52
《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生命》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生命》教学反思1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课文,理清层次。活动是这样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并以这三句话为依据,把文章划分为四层。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学生只要用心读,这四句话并不难找。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由于课前朗读不够充分,课堂上朗读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生疏,使品读不够流畅,不够充分。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并且富含哲理、引人思考的散文,在这节课中我把重点定位为学生的诵读、品析、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对生命的理解。

按照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我依然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不点名。在课堂的前半部分效果很不错,学生大都比较踊跃,对课文的诵读、品析比较到位,可是在最后一个环节说说自己的理解时,却卡壳了。几乎没有同学主动起来谈谈,后来在我的再三激励之下有几个同学稀稀落落的起来但是神情里没了那份自信,反而局促的很。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对这些学生来说,不管是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还是生活或阅历、思维状态都能游刃有余的解答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我又仔细回顾了前半节课他们的精彩表现,后来终于找到了冰山一角。前半节课的精彩、洒脱,大多数同学靠的'是一本参考资料,看似流利精彩,其实很少有自己的语言、思维,而最后一个环节要靠自己了,很多学生便无所适从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离开了这个,再精彩的表演也只能是表演,可是学问是表演能够得来的吗?

课堂不该只要热闹,更要理智、深度,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独立了,他们才可能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否则早晚有一天会被答案淹死,被独立思考掐死。

《谈生命》教学反思3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都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谈生命》发表于冰心老人仙逝前不久,是一篇带有比喻、象征意味,以及深邃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式”散文。

在这篇诗一样的散文中,冰心老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谱写出对生命过程以及本质的独特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同时,思路清晰,章法严谨,用形象的描述诠释哲思的深邃,景、情、理完美融合,将散文写作技巧运用得纯熟自然,不着痕迹。

然而,阅读,首先是一个接受的过程。

从作者到读者,从世纪老人冰心到年仅十五的初三学生,隔着的岂止是滔滔的岁月的河,它还有人生经历的深深烙印和丰厚积淀的无限衍生。

更何况,从阅读到理解,从理解到感悟,隔着的还有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以及因这局限而横亘在阅读者面前的美丽陷阱呢!

尽管渐渐长大,对生命也有或深、或浅的感受;但生命,这样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以其清浅的生活阅历,学生几乎还难以体悟到生命真谛以及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

尽管生命价值观的树立,犹如他们生活中一盏盏明灯,对正处青春期的学生,不可或缺,举足轻重,但以其叛逆的心态,几乎也难以披文入情,探赜索隐,读出那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语言的妙处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思索。

那么,在两节课的时间里,怎样让学生以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热爱生命的强烈意识,启发对生命本质的更深理解,从而涵养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在第一课时,怎样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带着思考揣摩文本,从而完成对精美雅词的自觉积累,形成对内容的初步理解,整体把握,并最终为第二课时的带着感动背读文本、结合自身经历升华文本的教学得以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鉴于这样的思考,我拟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积累词语,夯实基础;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预设了四个环节,分别为:轻扣心门,触摸生命的律动;大声朗读,感受生命的美丽;品读美文,汲取生命的智慧;艺术朗读,体验生命的真谛。

教学理念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基本着眼点,为使学生带着思考的收获与思而不得的困惑走进课堂,我设计了预习作业如下:

预习冰心的《谈生命》一文,完成下面三个学习任务:

(1)精美雅词积累

选词标准为:生僻字、易读错、易写错、易用错。

抄写词语时,易读错,注音;易写错,标红强调;易用错,给出释义。

(2)关键语句品析

摘录一处你最有感悟的句子,写一小段话(不少于200字),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提示:

可以是一两句,也可 ……此处隐藏9419个字……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借课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会生命的魅力。并关注身边的种种生命形态,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轻视生命的坎坷,顽强执著地体现生命的可贵,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创造出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谈生命》教学反思13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14

初接触《谈生命》一课,感觉不知道怎么讲,不知从哪里切入,反复看了几遍教学参考书,都觉得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是一篇具有感性化和理性化的散文,或者说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教学参考说得也比较笼统,最后我觉得还是以文中的两个比喻切入比较好,而不是单纯地分层次,如果按照教参的方法,我觉得会把文章分得支离破碎,无法把握文章整体。

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只要这几个问题讨论明白了,全篇文章也就理解了。这几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做什么?你认为这种比喻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人生怎么样的处境?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成长的便成了空壳!”对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4、说说你对“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一句话的认识。

5、用一个比喻句写出自己读罢此文后的感受。

6、能写出如此深刻的生命体验的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7、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请列举你看到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8、读罢此文,我们不禁想到自己,请用文情并茂的语言,谈一谈今后你怎么对待生命。

我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又找了一些资料,设计了这样八个题,我认为只要学生把这八个问题讨论清楚了,也就能理解了这篇课文。

通过课堂授课,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时,我觉得很欣慰。第一问是很好答的,关键是对这两个比喻句的理解。有的学生的答案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觉到学生理解得非常好。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总是向东流,小树总是向上生长,生命像一江春水,像小树,也就是说生命也有方向也有目标。有学生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过程中,要经历险滩,要遇到岩石的阻挡,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时候是顺境,有的时候是逆境,但是不管怎么样,江水总是不改方向,向东流去;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暴风骤雨,闪电雷击的考验,但是小树会顽强地抵御大自然的风风雨的袭击,不断地向上延伸。生命也是这样,有时是一帆风顺,有时要经历艰难险阻,但是顽强的生命也会不断地克服困难,顽强地向自己的目标生长发育。还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顽强的,生命也是这样的,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强大的,是活跃的。还有一些回答也是非常好的,很有新意。听了这些回答,就连我都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基本上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旋律,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

在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接下来讨论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得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对生命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罢此文的感受,学生谈得非常好,能展开来,从古说到今,又联系到自己,确实说出了一些对生命的感受。

讲完此课后,感觉心里特别畅快,虽然是一片有些深度的散文,但是只要找好切入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教师引导好,学生会学到很多,甚至是课本以外的知识。

《谈生命》教学反思15

《谈生命》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而此次授课的对象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职高的学生在语文基础上来说相对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也较差一些,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在课堂中,职业技术教育要注意把学习语文和培养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努力做到为工作、为生活而学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有得有失。

成功之处:

职高的学生在这节课中,我考虑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文给他们带来的思考,让他们懂得去思考人生、思考对待生命的态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毕竟职高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很少受到表扬,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答无论对与错,都给予学生大大的表扬,让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明白自己也是行的。因而此次教学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分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实施比较顺利;学生在本节课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在探究中安排朗读,读思结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力和理解力;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读中悟,读后交流,畅谈感想,理解语句,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不足之处:

作为职高教育,在没有应试压力的情况下,还未充分做到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更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说,有话说“,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的爱语文,学会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谈生命》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