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苹果》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苹果》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分苹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通过独立操作(小数目的平均分)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教学关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苹果图片 盘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看,谁来了?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把12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
(生动手分一分。)
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值得大家学习。嘿,老师刚把话说完,机灵狗不服气了,它说:“这不就是昨天学过的平均分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们敢和我挑战吗?”(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小熊分苹果。(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小熊把家中吃不完的10个苹果拿来了,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小黑板出示:(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
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页第2题)
(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挂图,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
3、小兔运萝卜。(第35页第3题)
(出示教材第35页第3题“小兔运萝卜”的挂图)这六只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收萝卜呢!它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它们怎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再利用这个具体情境,想一想还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数学问题。
三、活动延伸,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平均分”的问题?在咱们学校生活中有吗?(师边问边出示课本35页第4题的挂图,引导生探索出不同的排法。)
四、赋予学生总结评价的权利
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他说得好吗?(让学生参与评价。)
板书设计:
分 苹 果
平均分有两种情形:
1、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
2、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分苹果》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北师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分苹果”课本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观察、语言表达、动手的能力。
3、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和叙述。
教学重、难点:10的组成与合成。
教具:多媒体课件 红苹果10个 卡片10张 若干红花
学具:10份(10个 ) 表格(10份)
一、 复习
师:同学们,轻轻地拿出听课本,我们开始听算了,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 听算
3+4= 4+4= 3+6= 5+2= 3+2=
7-3= 8-4= 9-3= 7-5= 5-2=
(2)口答卡片中的题目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那你们做得对吗?那现在由老师来检查一下,谁能最快答对卡片中的题目,我就把这张卡片奖给谁,行吗?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棒!不过,老师发现还有很多同学用手指在慢慢地算,老师希望这些同学在家多多练习,相信不用多久你也会和其他同学一样棒的,能做到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1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出示主题图中的(1)
师:图上有什么呢? (叙述要求完整)
生:图上有10个苹果。
师:说得真棒!(同时点击课件出示“10个苹果”)咦?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
师:对了,猴妈妈今天出了一道题给小猴,你看小猴正在发愁呢?你们想不想帮帮它?
生:想!
师:那好,不过我们应该先来看看猴妈妈出了什么题目是吗?
大家注意了,看清楚哟!(点击出示“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好,你们现在知道了猴妈妈出的题目了吗?叫一位同学来说说是什么题目?
生:把10 个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师:真棒!噢,原来猴妈妈是让小猴分苹果呢!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咦?这又是谁来了?
生:机灵狗。
师:对了,机灵狗和你们一样都是来帮助小猴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样帮小猴的吗?
生:想!
师:好,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
(出示课件:放录音,边放边演示10个苹果分成9个一堆,1个一堆。)
【放录音】机灵狗:我把10个 分成9个一堆,1个一堆
师:同学们,机灵狗是怎样帮小猴呢?它是怎样分苹果的呢?
生:左边9个,右边1个。
生:把10个分成9个一堆,1个一堆。
师:说得真棒!其他同学也来说一说,好吗?
(鼓励大家都来说一说。)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师:也就是说10可以分成1和9,而1和9合起来就是10,对吗?
生:对。
师:看到机灵狗的`这种分法,你会想到哪些算式呢?
生1:1+9=10,9+1=10
生2:10-9=1,10-1=9
师:那还有其他分法吗? ……此处隐藏12686个字……、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我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给学生留有足够完成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对于班上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整个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个个参与,真正“活动”了起来,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个课堂活而不乱。从而使学生感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体验数学”。另外我还在整堂课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小动物的游戏”,带出了多种有效的练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饶有兴趣中逐步提高计算技能,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节课学生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表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摆脱学具操作,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平均分了。
《分苹果》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探讨“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从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圆片、苹果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设置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这天,正好是小猴子的生日。一大早,小猴子就起床了。它到自己家的果园里摘下了12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招待它的好朋友——小猫、小狗、小兔、小熊,可是怎样分他的伙伴们才不会有意见呢?(分得一样多、平均分)。
2、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什么叫做平均分?
3、下面的这些分法中,有哪些是平均分?
多媒体出示即时练习,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二、动手操作,展开新授。
1、分一分(一)
(1)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看,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送来了12个红通通的大苹果,(多媒体出示12个苹果)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把12个苹果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几个?指名上来分。
(2)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分的吗?
(3)××同学按照要求分完了苹果,大家想不想也动手试一下?
(4)多媒体出示提问:有12个苹果,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请同学们用手上的苹果图片摆一摆、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对又快,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5)指名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分的呢?教师随着学生回答进行演示。
2、分一分(二)
(1)小熊见同学们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还可以怎样平均分?请同学们用小棒来摆一摆、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动手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3)指名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随机进行多媒体演示。并指名说出12里面有几个几。
(4)教师进行表扬鼓励:刚才同学们按照小熊的要求想出了4种分法,你们发现这4种分法都怎样?(每份分得同样多)那么这6种分法我们都把它叫做……(平均分)。
3、小朋友们棒极了!为了表扬你们,小熊打算带大家到新疆去看看,你们想去尝尝那里又大又甜的葡萄吗?播放歌曲《尝葡萄》。
三、练习巩固。
1、试一试第1题。
(1)小熊出的这个题目没有难到大家,它有点不服气,还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2)计算机出示小熊分苹果图。
(3)小朋友看看,小熊跟前有多少个苹果?(10个)
(4)请你动手分一分,填一填,教师巡视指导。
①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袋。
②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袋,还剩()个。
(4)小朋友们真聪明!小熊对你们可是心服口服了。可是这时它的好朋友小松鼠也想考考大家。小朋友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试一试第2题。
(1)计算机出示装松果图。
(2)你能解决小松鼠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吗?
①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个篮子。
②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个松果。
(3)师生交流,计算机出示正确答案。
(4)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小松鼠也佩服你们这么能干。
3、试一试第3题。
(1)这时,草地上的一群小兔子好像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好不好?
(2)计算机出示图。它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12根萝卜,每只小兔背4根,需要多少只小兔才能运完?
(3)得到了小朋友的帮助,小兔的难题很快就解决了,它很感谢大家。
4、试一试第4题。
(1)实践活动:12人排队,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让队伍排得整齐、美观。
(2)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平均分)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用到平均分呢?
第3节分糖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的含义。
2、经过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4、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分法多样化。
5、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难点: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豆子若干、糖果、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5位小客人(课件演示)。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欢迎,老师还准备了20块糖果来招待他们(课件演示)。如果让他们每个人都满意,应该怎样分呢?(应该把这20块糖平均分给这五个小朋友)。什么是平均分呢?(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可是老师不知道该怎样平均分呢?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老师吗?(愿意)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分糖果》师板书。
二、问题研究
1、小朋友们手里没有糖,怎么分呢?别着急!智慧老人给我们出了一个好主意。拿出学具,用5个园片代表5个小朋友,再拿出20根小棒代表糖果,这样就可以分一分了,分完以后还要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在36页的表格中,另外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糖果,送给在课堂上认真分,认真记的同学。
2、(生动手分,动手记录。)
3、分完的同学请把你分的方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看一看你们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分方法,哪种分法分得快,好吗?(生在小组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