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教学设计1一、中国功夫
1、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它博大精深,主要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那么有谁知道中国的武术有很多个门派,有很多的招式,咱们学校就有一个武功较好的教练,培养很多会武的学生是不是?都谁是会武的?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吧。有请.....
3、武术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它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武术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中华武术的歌曲好吗?
二、歌曲新授
1、刚才在播放音乐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那么老师提问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分几段呢?(4段)
有哪一段与众不同呢?(第3段)为什么呢?(第3段是说的,不是唱的)
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我们一起来把第3段读一遍好吗?
2、教师与学生一起按节奏朗读第三段歌词,中间不停顿。
师:刚才大家读的时候啊,老师觉得少了一点气势,我们先来看看这段歌词都说了些什么好吗?
师:大家看其中提到棍、刀、剑,这都说的什么啊?(武术中的.器械。)
师:歌词中提到的“内练一口气”“豪气冲云天”呢?(练武之人的豪气、正气)
师:好,我们就再来朗读一次,要读出其中的气势哦!
3、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师:老师看到在歌曲中有两处歌词是一样的,同学们发现了吗?(是第1段和第2段)
师:有什么不同呢?(速度不同,节奏也不一样)
师:对,第1段速度较慢,应该怎么演唱呢?(要唱得有气势)
师:第2段速度较快,应该怎么演唱呢?(要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4、教师介绍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歌谱图片)
学生视唱两段不同的曲谱,打节奏。唱曲谱后再唱歌词。
师:最后一段中,“东方一条龙”指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儿女似英雄”说的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说的是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中华有神功”,说的便是我们祖国的武术了。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歌曲,大家可以在心里默唱,张嘴不发声。(放音乐)
师: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来演唱了,那么,我们一起来随伴奏演唱歌曲好吗?注意听好音乐,唱出歌曲的气势。
放伴奏,学生演唱全曲。
三、感受与表现
师:老师听到大家唱得热血沸腾了,我想大家也想来表演一下吧?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几个喜欢的动作模仿。(分小组设计动作)
师:哪个小组设计好了动作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师:听过音乐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四、小结:我国的武术精神还需要传承,把它发扬光大,在我校大放异彩。
音乐教学设计2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dash;—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幅画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悲剧美,因为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情感体验来的更快、更直接,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1、 教师:让我们聆听这首不朽的民族悲歌《松花江上》,去感受那里的人们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
(播放《松花江上》)
2、介绍创作背景:
在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了我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并随即在几天之内侵占了20多个城市及周边的广大地区。 致使东北三省很快沦陷,东三省的人民只好流亡关外,他们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他们要倾吐,要爆发……当时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傍惶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深刻体会到人们埋藏在心底的亡国之恨和丧家之痛,终于以不可抑制的强烈激情,谱写出《松花江上》这首反映东北同胞和全国人民共同感情的歌曲。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探讨: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
学生讨论回答:
(主要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
教师: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层次?
学生:可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
教师:在每个层次中,你是如何获得悲剧美的情感体验的?
(1)、第一层次:怀故。
歌词:
采用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就更不能堪!
音乐要素:
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构成,均以从容的节奏和流畅而深沉的音乐语言,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又以级进下行的旋律,表现了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
(2)第二层次:漂流。
歌词:
“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告示,告诫人们不忘灾难的日子。两个“流浪”,深沉地慢吟,让漂流的情形再现,是仇恨感情的积淀。
音乐要素:
旋律在小调上展开,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 ……此处隐藏15791个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
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她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她紧紧把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如学生提出的为什么称为“妈港”?掳去肉体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如生词的意思,我灵活处理,让学生互相解决,从而牢牢把握课文的中心。
音乐教学设计15本课题是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题的内容。本课题通过对于莱茵河畔的德国这个国家音乐家巴赫的了解,从而感受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小步舞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大多的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虽然简单,但由于曲调动听,不少乐队把它编成管弦乐或轻音乐曲演奏,还被填上歌词演唱,成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扩宽音乐视野,为学习歌曲服务。 2.能够初步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体验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
3.通过欣赏和亲身体验感受相同乐曲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巴
赫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愉快的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让我们跟着音乐,踩着优雅的舞步走进音乐教室。(播放《小步舞曲》音乐)唱《师生
问好歌》,提醒坐姿,进行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从小到大,童话故事伴随我们成长,它使我们的童年更加美好,这就是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图片,大家齐声回答:格林兄弟)。
提问:你看过他们的哪些主要作品?
(学生回答:丑小鸭、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国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今天就让我们认识格林童话故乡的音乐家们吧!
三、走进巴赫
1.说起德国的音乐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了解了谁?(学生回答:德国的音乐家,乐圣——贝多芬。)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说出乐圣——贝多芬就是德国音乐家,学生立刻对格林童话的音乐家产生了探究心理,对德国音乐家产生了无限遐想,这样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艺术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德国有位伟大的作曲家——巴赫。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巴赫的介绍资料,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陆老师也收集一段巴赫的视频介绍,大家想看看吗?(学生观看视频介绍。)
4.伟大的巴赫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但他的乐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小步舞曲》。
5.指导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如优美、轻快、三拍子等。)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及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欣赏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让学生感受德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学生自主说出欣赏后的感受,觉得乐曲很优雅、轻快,三拍子的。】
6.你知道什么是小步舞吗?小步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最初产生于民间,后传入宫廷,很快在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这种舞蹈速度平缓,动作典雅,因为其步伐小且欢快而得名。节拍都是三拍子的。当时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写过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和贝多芬写的一首小步舞曲最为有名。
四、学唱歌曲
1.这首经典的舞曲有人给他填了词,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你听!
2.演唱歌谱。这首《小步舞曲》的旋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你能跟着琴声亲自唱一唱 吗?先请同学们看歌谱,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歌曲中的一些音乐符号。歌曲分为几段呢?第一段中哪两句是相似的乐句,那两句是相同的乐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难点,说出歌曲中一些音乐符号及意义,分析歌曲的结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更形象更生动。】
第二段第一乐句的高音要有气息控制,还要注意变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谱。
3.唱词,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唱,高音有气息的支持,唱得轻松。
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组、个别演唱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发声方法唱好歌曲的高音乐句,听准变化音的音高提示力度的变化等。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练习,力求通过巧妙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时检测和反馈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难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音乐总是用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今天的课,我们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灵活精巧的节奏,惟妙惟肖的视听效果,我们充分享受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巴赫,记住他的小步舞曲。(点击歌曲范唱)下课!
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常常把识谱教学有机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和对比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德国有名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也学会了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双语教学法、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创设情景法和循序渐进的竖笛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教学效果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了解了一部分音乐基础乐理知识。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我注意渗透音乐乐理知识教学和器乐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把演奏竖笛、学唱歌谱歌曲相结合,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演奏乐器的兴趣。在竖笛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白学习演奏竖笛的好处和如何坚持演奏一种乐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性,也可以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音乐感,最终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达到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