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5年下《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4.齐读。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懂得不能说谎话,要做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打算、周围、注意、麻烦。结结巴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字字形:塞(“人”下面有三横)。吞(上面不是“天”)拿(会意字,把手合上就是拿)
2、从瓦尼亚的语言、行动。神态,让学生明白瓦尼亚的错误。
教学难点 :
理解瓦尼亚开始为什么脸红了,后来又脸色发白。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教学准备
李子一只、课文录音、抄有比较句子和练习题的小黑板、课本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周围”“打算”等词的词意。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1)(出示李子)这是什么?你吃过它吗?(指导学生谈谈李子的外形,味道。)李子中间有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水果有核?
(2)出示课题,齐读。学习“核”。这个字和哪个字很像?(指导学生用“该、孩”等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2.听课文录音,略知大意。
边听边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讨论后教师归纳,指出提得好的问题。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己来读懂课文。
3.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把生字组成的词划下来,想想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课文有几段,每段告诉我们些什么?
4、检查自学,初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2)正音:“一会儿”儿化“塞”是平舌音。“结结巴巴””中的“结”念“轻声”。
(3)交流记生字的方法。刚才在自学中,你是怎么记住主字的,把你的好办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生说一种方法,师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字。)
5、学习第1段。
(1)妈妈买来李子准备晚饭后分给大家。指名读第1段。
(2)哪个词是“准备”的意思?(打算)“孩子们”是指谁?(瓦尼亚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3)齐读第1段。
6、写字指导。
塞:上中下结枕…年间是三横。
吞:第一笔是横,不要写作撇。
7、作业 :
完成课堂作业 第1、2、3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2至5段,理解词意,知道瓦尼亚开始为什么脸红了,后来为什么又脸色发白。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巩固。
抽认生字、组词。
2.学习课文第2至5段。
(1)指名读第2段。
A、瓦尼亚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为他从来没吃过李子,非常想吃。)
B、从哪里看出瓦尼亚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闻闻,一会儿摸摸,很想马上吃一只”。联系上下文说说“他”是谁?”“闻闻”是闻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气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觉一下外表。)他先闻闻再摸摸,这两个动作课文里用什么词来连接的?表示事物在较短时间内先后的变化可用“一会儿……一会儿……”。他问了李子的气味,感觉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从这些词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很想、马上)
C 、他是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看图说说,找出句子谈谈。
比较句子:“他看看周围没人。
“他看看周围没人注意。”
两个句子一样吗?
“塞”在这儿换成“放”行吗?为什么?
D、读读第2段,说说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找出写第2幅图的课文, ……此处隐藏20897个字……观众朋友们、听众朋友们:欢迎大家收看齐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现在,我们在齐国国家体育馆为大家现场直播齐威王和大将军田忌的赛马实况。大家看,偌大的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大家都在翘首盼望着一场经常的对决。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齐威王和田将军骑着马出现在赛道上了!现场沸腾了!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二次)观众朋友们、听众朋友们:欢迎大家收看齐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时隔一个星期,齐威王和田将军要举行第二次赛马啦!这次赛马,是齐威王继续保持胜利还是田将军翻盘呢?我们拭目以待!
紧张的比赛马上开锣!我们看到齐威王面带微笑,对胜利充满信心,田将军表情严肃,但似乎并不示弱。
第一场,锣声响了。两匹马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
第二场……
第三场……
6。全班互动,对记者的直播解说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用现场直播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直播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对故事的消化过程。只有对故事烂熟于胸,才能在“直播”时游刃有余。】
三、三读课文,现场采访
1。对于第二次比赛,结果出现惊人的翻转,现场观众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如果你是齐国中央电视台记者,你会采访哪些人呢?你会问哪些问题呢?如果你是被采访的对象,你会怎样回答记者的采访呢?
2。选好一个角色,各自准备。
3。记者现场采访。
预设:
——观众朋友,您看到这次比赛有何感想?
——观众朋友,您觉得这次比赛跟上次比赛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观众朋友,您觉得田忌大将军取胜有什么蹊跷吗?
……
4。全班互动,对记者和受采访观众的表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设计一场现场采访,用极强的现场代入感,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感受,深刻认识这次比赛。】
四、深入思考,现场提问
1。根据组委会安排,赛后双方运动员将和媒体见面,接受各方媒体提问,请你以电视台或者报纸记者面对面向比赛双方提问。如果你是记者,你最想问哪些问题?如果你是齐威王或者田忌,或者孙膑,你会怎样回答记者的提问?
2。请你给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并做好相应准备。
3。教师客串媒体见面会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听众,齐威王和田忌大将军的第二次比赛刚刚结束,相信大家对这个比赛结果充满了疑问,比赛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将跟随所有媒体记者一起去问问两位赛手。下面,我们掌声欢迎比赛双方入场。每家媒体记者有一次发问机会,请举手示意我。
下面,有请齐国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下面,请《齐国日报》记者提问!
下面,请齐国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下面,请齐国门户网站“齐国新闻网”记者提问!
下面,有请《齐国体育报》记者提问!
……
4。学生扮演记者,向“齐威王”“田忌”“孙膑”现场提问。
预设:
——请问田忌大将军,您此次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谁帮您出主意了吗?
——请问大王,您对此次比赛失利怎么看?
——请问大王,您不觉得田将军参加比赛有违反规则的嫌疑吗?您容忍这种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吗?
——请问大王,就算田将军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您觉得您仍有获胜机会吗?
——请问孙先生,您怎么敢确定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取胜呢?您不觉得是在冒险吗?
——请问孙先生,假设再赛一场,您觉得您还有十足的把握取胜吗?
——请问孙先生,您怎么知道田将军的上等马就一定比大王的中等马跑得快呢?
——请问大王,您为什么不仅不生孙先生的'气,反而还如此高兴呢?
——请田将军、孙先生、大王各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这次比赛,好吗?
……
5。“主持人”小结:各位观众、各位听众,本次媒体见面会到此结束。再次谢谢大王、田将军、孙先生对大家所关心问题的耐心解答。三位不仅给我们带来一次精彩的比赛,更给我们带来一次智慧的启迪!再次谢谢三位!
6。师生互动,对上述现场答问环节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是全文教学的重头戏,通过答记者问,揭开后面的谜底,感悟孙膑过人的智慧。他的智慧来源于哪?一是洞察,二是思考。】
五、朗读原文,积累语言
1。这个故事记载于《史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吧!
2。出示原文: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3。师范读、带读原文。
4。从故事和原文中,我们可以分别感受到三位主人公怎样的品质?
预设:
——田忌:一心为公、肝胆相照
——孙膑:心思缜密、多谋善断
——齐威王:求贤若渴、知人善任
5。孙膑用自己的智慧赢得了齐威王的重视,也为自己一雪前耻,请看《史记》原文: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怎样以不够强大的齐军战胜凶悍强大的魏军?
6。你还知道哪些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7。全班交流,相机点评。
相机推荐课外读物《上下五千年》《少年读史记》《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设计意图:回到原文,感受文言魅力,领略人物风采。借用孙膑和庞涓斗法的故事,进一步感受孙膑的智谋。就地取材,省时省力。适度拓展,将学生引向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阅读中去。】
六、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认读复习本课词语。
2。指导书写“赢”。重点分析“赢”的结构。
3。学生书写。
4。布置作业:收集历史上以智谋取胜的故事,开一期智慧故事会。
【设计意图:分析“赢”的结构,有助于学生记忆。作业将收集智谋故事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