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5-26 08:44:51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xxxx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xxxx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6915.2×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第一学段已经教学了万以内的数,本单元继续教学更大的整数。全单元的内容随认数范围逐步扩大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亿以内数的认、读、写;第二部分是整亿的数以及把整亿、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第三部分是几个亿和几个万组成的数,求多位数的近似数。认、读、写数着重教学与十进制计数法有关的基础知识,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学习突出实际应用的需要。

十进制计数法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无论是认识较大的数还是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都离不开十进制计数原理。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是在认数与数的改写这些内容的教学中逐渐实现的,他们在学习万以内数时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在本单元的认数中会有更清楚的理解。

1、认数教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材注意了以下三点: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认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鲜有接触大数的机会,因此,缺乏对大数的感性认识是他们学习大数往往感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弥补这点不足,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学习较大的数。

首先是在现实情境中引出较大的数,引发学习这些数的内在动机。第86页例题以我国20xx年茶叶、甘蔗、甜菜三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引出亿以内的数;第91页例题以我国20xx年水泥、原煤、布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引出整亿的数;第94页例题又以我国20xx年粮食和钢材的总产量引出几亿几千万的数。例题引出新的数以后,教材都引导学生质疑:这些数有多大?怎么写呢?正是这些疑问,引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其次是在现实的情境中一边进行读、写数的练习,一边体会大数的意义。想想做做里的一些读数和写数练习,都结合现实背景进行,如联系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与颐和园的占地面积读整万数;联系南京长江二桥和上海轻轨线的长度读非整万数;联系地球的年龄读整亿数。又如结合恐龙灭绝时间和昆虫的种数写整万数;结合江苏省20xx年大、中、小学学生人数写非整万的数;结合人的脑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长度写整亿数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读、写数的练习,既增加了数学学科外的知识,更能让学生体会较大的数在描述、表达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随着数概念的形成和实际应用数的经验的积累,数感逐渐得到发展。

(2)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是整数的计数方法,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整数的意义有重要的作用。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哪一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教材通过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逐步建立新的计数单位。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时候,已经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即10个单位就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本单元教材第86页例题继续让学生照这样去数,一边数一边接受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从而引出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第91页例题仍然让学生一千万一千万、一亿一亿、十亿十亿地数,教学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在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的活动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第二,及时整理数位顺序表。在教学万以内数的时候,初步出现了数位顺序表。本单元分两次扩展数位顺序表。第86页例题先把十万、百万、千万这三个计数单位引上计数器,了解个、十、百千万在计数时的排列顺序。然后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里填写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 ……此处隐藏8140个字……p>一、课前谈话

二、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1、出示数据,阳光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

2、观察数据,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找到了吗?那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好吗?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

师:有些小组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他们已经完成任务了,那让我们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组赶快加油。我们在等着你们,加油啊!

3、汇报

师:现在大家都完成了,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统计的情况呢?

师:通过观察他们小组的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吗?

指名说一说。

师: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

三、引出统计图,并根据实验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1、观察空白统计图,并提出问题

师:那正好在你们的`桌面上老师给你们提前准备了一张统计图,现在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了解一下这张统计图。

学生认真观察,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

师:通过你们刚才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设计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学的统计形式,无法完整的统计出他们蒜苗成长的记录。

2、小组讨论,寻找解决策略

师:那既然大家都遇到了这个难题,那我们就在小组里先商量一下,遇到的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决?

小组讨论,商量对策。

让学生汇报一下他们小组商量的方法,教师简单评价。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

刚才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还要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也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也小。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小组商量一下,哪种办法适合你们小组,你们就选择哪种办法来解决,好吗?那开始绘制这张统计图。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利用统计表和方格图,制作统计图。

说说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小组活动,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同学们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师:行动快的小组现在已经在心里为你们加油了,加快速度。已经完成的小组可以再看看你们的统计图。考虑一下一会介绍的时候怎么说?

4、介绍小组绘制的统计图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设计情况告诉我们?

重点请学生说说是怎么解决格子不够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想出如果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时候,可以在相应的条形上标出数据。

师:如果有哪个小组也遇到了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情况,那就按照你们自己找的好办法,把你们小组的统计图稍微修改一下。

组内修改,教师巡视。

5小结,说一说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直观,形象)

四、练习读图,获取有用信息

五、小结

六、小调查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设计思路: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再让学生模仿画图案,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教学准备:各种图案、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案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出示书上的四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在书上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和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四次得到的。“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花边图案”是由一组小图案平移后得到的。“雪花图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转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画法,动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3页画一画1)。(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将感知转化为设计理念,亲身体验应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进行图案设计,并掌握必要的绘图策略和技能。)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3页画一画2)。淘气也画了一幅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画完了吗?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学生汇报。根据自己观察的规律把图画完。)

3、作品展览、鉴赏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理解并掌握复杂图案是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教学反思: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