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蚂蚁搬豆》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蚂蚁搬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蚂蚁搬豆》教案1活动目标:
1、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情节,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2、能在游戏中体会到同伴之间友好交往、友好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课件,小蚂蚁头饰若干,豆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导入语:老师和幼儿都戴上蚂蚁头饰,用游戏的口吻说:“孩子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们一起到外面玩玩吧!”
2、一起做《健康歌》律动,训练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
二、欣赏课件,感受歌曲,理解歌词的内容。
欣赏《蚂蚁搬豆》的课件,提问:
1、一只蚂蚁在哪里看见一颗豆?
2、小蚂蚁自己能搬动吗?为什么?
3、它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4、最后蚂蚁把豆搬回家了吗?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播放课件,幼儿学习歌曲。
2、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提问: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四、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
1、教师与幼儿示范表演。
2、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随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
五、随音乐放松结束。
活动延伸:户外活动时,做体育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体会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有困难要找同伴帮忙,用音乐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蚂蚁搬豆》教案2活动目标:
1、能尝试学习用简单、完整地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图片内容及想法。
2、在蚂蚁合作搬豆的游戏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3、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背景图、小蚂蚁图片、豆豆图片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2、这位小客人可害羞了,让我妈轻轻地把它请出来吧!(小客人,下客人,快出来吧!)
3、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蚂蚁啊?
4、哇,一只可爱的、活泼的小蚂蚁爬呀爬呀,掀起布,它爬到了什么地方啊?(草地上)
5、哦,这片绿油油的草地美不美啊?仔细看看你在草地上都看到了什么呢?
6、一只可爱的蚂蚁爬呀爬呀,它爬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草地真没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漂亮的蘑菇、高高的大树、小蚂蚁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仔细听:轱辘轱辘什么声音啊?
7、恩,轱辘轱辘的声音会是谁发出来的呢?
8、听,轱辘轱辘像是什么圆圆的东西滚出来哦?会是什么东西呢?
9、它黄黄的、香喷喷的.吃起来咯嘣脆,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轱辘轱辘轱辘轱辘它滚出来了,它滚呀滚呀,滚到了小蚂蚁的面前了,小蚂蚁看到这颗香喷喷的豆豆会怎么样呢?
10、听,蚂蚁是怎么说的,这么大的豆豆怎么吃得完呢?还是带回家慢慢享受吧!
11、小蚂蚁要搬豆豆了,我们为它加油吧!
12、哦,豆豆怎么样啊?是呀,小蚂蚁搬得怎么样啊?
13、是啊小蚂蚁板得满头大汗,可是豆豆一动也没有动,小蚂蚁搬得动豆豆吗?
14、这么好吃的豆豆小蚂蚁搬也搬不动,它心里会怎么样啊?
15、是啊,这么好吃的豆豆小蚂蚁就吃不到啦,它的心里可真着急啊,快来帮它想想办法吧?
16、听一听,小蚂蚁怎么请好朋友帮忙的,这句话有点长哦!听好了:小蚂蚁,小蚂蚁,绿油油地草地上有一颗豆,你来搬,我来搬,我们一起搬回家!
17、小蚂蚁请得是谁啊?
18、它是怎么请得啊?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9、小蚂蚁听到我们的邀请,说:哎,来了来了,我来帮忙搬豆豆!
20、两只蚂蚁一起搬豆豆,我们一起为它们加油吧!豆豆怎么样啊?两只蚂蚁有没有搬起豆豆啊?
21、就是啊,两只蚂蚁还是没有搬起豆豆,这可怎么办啊?
22、那谁来请一请呢?
23、瞧,蚂蚁们开始搬豆豆了,看,豆豆怎么样啊?是啊,那再请些蚂蚁来加把劲怎么样啊?
24、这么多蚂蚁来搬豆豆了,我们再为它们加把劲吧!哦,豆豆
怎么样啦?我们为它们鼓鼓掌吧!
25、老师讲的蚂蚁搬豆的故事有趣吗?小蚂蚁在草地上看到一颗豆,想搬回家,搬不动,请来好朋友帮忙,一起把豆豆搬回了家,平时,我们小朋友遇到困难也可以请好朋友帮忙的。
26、看,草地上还有一颗豆呢,谁愿意来做这颗豆,谁愿意做蚂蚁搬豆,你们都是它的好朋友,老师讲故事,我们一起来把它表演出来,要注意表情和动作哦!
27、外面还有很多豆呢,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搬回家吧!
教学反思:
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这是适合小班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的。孩子本身对动物就有亲切感,再加上教师参与游戏并且当他们的妈妈,更能增加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本活动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锻炼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行,又能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感。整个活动中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幼儿兴趣高,主动积极。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沉浸在游戏中忽略了游戏规则。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
《蚂蚁搬豆》教案3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是以幼儿好动、喜欢模仿,对某一物品有创造性的玩法等特点来制定的。
活动目标
1、训练平衡能力,发展动作协调性。
2、能准确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想出多种玩靠枕的方法
难点:有 ……此处隐藏7407个字……习富有节奏地做动作,练习人物对话。
(3)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情感。
二、 艺术
1.智能音乐 《开始和停止》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控制情绪的能力。
(2)能及时捕捉音乐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
(3)能表达听音乐的感受。
2.歌曲: 《蚂蚁搬豆》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努力唱准附点节奏。
(2)理解歌词内容,明白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3)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内容:
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
3.绘画: 《五颜六色的皮球》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小小蚂
(2)体验用油画棒进行涂色的快乐。
4.印画: 《美丽的菊花》
活动目标:(1)认识菊花的形状。
(2)尝试用印画的方法,印出美丽的菊花,感受菊花的`色彩、形状美。
(3)感受合作的快乐。
三、科学
1、科学: 《制作饮料》
活动目标: 尝试用糖和盐巴制作饮料,感知溶解的现象。
2、数学: 《按物体大小分类
(一)》 活动目标:
(1)区分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能运用“大”和“小”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三个物体中找出并说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3)能按大小标志将一组(三个)物体按大小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3、健康: 《我知道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懂得食物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初步了解避开危险的初浅知识和方法。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蒙数: 《按物体的大小分类》
活动目标:
(1)区分物体的大小,按大小的标记分类。
(2)能用“大”和“小”表述分类的结果。
五、识字阅读:《妈妈》
重点字词:亮 (明亮) 良 (良好) 坚(坚持)
《蚂蚁搬豆》教案14一、 活动目的
1、学习歌曲《蚂蚁搬豆》
2、愿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地参加音 乐活动。
3、感受本歌曲的欢快气氛,初步学着用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的意思。
二、 活动准备
1、贴绒:蚂蚁、豆 背景图一幅
2、场地布置:蚂蚁的家、大球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出示蚂蚁,提问;"这是谁呀?”(蚂蚁)引入课题。
2、引导幼儿回忆上次课对蚂蚁的观察。
3、教师用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对歌曲内容的回忆:小朋友,它们是谁,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什么? 它想把豆搬到洞里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动。又来了一只蚂蚁,两只蚂蚁一起搬也搬不动,身体晃来晃去的。三只蚂蚁搬豆,轻轻一抬,搬进了洞里。
4、老师亲切为幼儿表演唱歌曲《蚂蚁搬豆》,并引起幼儿表演歌曲的兴趣。
5、教师运用整体教唱教会幼儿。
6、听歌曲《蚂蚁搬豆》的音乐伴奏,幼儿边唱歌曲,并随歌声自己自由表演歌曲。
7、教师采纳
幼儿的'动作进行加工,教幼儿表演
8、音乐游戏《蚂蚁搬豆》
(1)。 以游戏方式表演唱增进幼儿唱歌的兴趣及理解记忆歌词。请一位小朋友扮演“豆子”做在椅子上,另一位幼儿扮演找豆子的小蚂蚁,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个小朋友赶快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
(2)。结伴歌表演。一个大球扮演大豆。一位小朋友听音乐出场,唱歌,老师启发幼儿用着急的表情唱歌。学会互相配合抬豆子,一起合唱“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
9、幼儿学蚂蚁走路出活动室结束。
10、延伸活动:语言游戏《蚂蚁搬豆》。
《蚂蚁搬豆》教案15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小班教室位于底楼,由于受潮的关系,柜子下面、地板缝里、走廊里时而有蚂蚁、小虫子之类小动物的出现。吃过午饭孩子们喜欢搬上小椅子,和同伴一起坐在走廊里晒晒太阳,玩一些安静的小游戏。不过小班幼儿另一特点也是好动,他们坐在走廊里一刻都不会停。没过多久,细心的孩子便发现了台阶下许多蚂蚁。每次上厕、洗手后,孩子们第一件事便去看蚂蚁,乐而忘返。我见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天天“看望”蚂蚁,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活动目标
我开始收集资料,选择各方面教材,组织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蚂蚁,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身边事、物,关心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蚂蚁比较小,有些细小的地方孩子们用眼睛不易看清楚,同时,由于孩子们还处于小班时期,观察事物比较表面和片面,不会深入,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所以尽管孩子们天天跑去看蚂蚁,和蚂蚁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但从孩子们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蚂蚁的认识是粗浅和零碎的,我们还必需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整理、构建关于蚂蚁的知识网络。
活动准备
1、 许多张蚂蚁的照片
2、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讨论:蚂蚁长得怎么样?幼儿自由讲述对蚂蚁的了解。
师:蚂蚁长得很小的。
幼:蚂蚁有脚的,它们会爬吗?
师:蚂蚁身上是黑色的。
幼,老师,蚂蚁身上是咖啡色的吗?
师:蚂蚁还有眼睛、鼻子和嘴巴。
师:蚂蚁弟弟给我们寄来了许多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2、幼儿自由观看图片。
幼:你看,你看,这只蚂蚁身上是黑的,这只蚂蚁身上是咖啡色的。
幼:这儿还有红色的.。
幼:哇!那么多蚂蚁。
幼:快看!快看!蚂蚁有两只脚长在头上了。
幼:咦!脚怎么会长在头上呢? 幼:我也不知道。
师:老师,这是不是蚂蚁的肚子?蚂蚁的肚子好大呀!
幼:快来看呀,这是蚂蚁有翅膀的,老师,它会不会飞?
师:你们说呢?
师:现在就需要小朋友们观察了。
教学反思
主题教学是现在广为提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提倡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和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自主地丰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认识机构,并向更高一级认识知段迈进。在《蚂蚁》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自由观察、自由讲述、幼儿讨论、游戏学习歌曲,儿歌、画画等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内在动力,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与发现,进而深入激发幼儿象蚂蚁一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