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范文1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范文 篇1教学内容:教材P5~10,幻灯中的服饰图。
教学目标:
1、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
2、学习对文字和图形进行简单的修饰;
3、比较三种插入图片方法,了解其不同特点;
4、了解更多的方法,使幻灯片靓丽。
教学重、难点:
1、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
2、学习对文字和图形进行简单的修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民族服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制作民族服饰幻灯片,以此向人们宣传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
二、讲授新课
1、自制民族服饰幻灯片
老师对照PPT一边操作一边指导,学生一边听一边上机操作。
打开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标题
插入图片
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选择合适版式后,再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的方法: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 片”选项,单击”来自文件”
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
1、选择图片,拖动图片四周的控点,改变图片的大小
2、拖动图片调整其位置
选择图片,拖动图片四周的控点,改变图片的大小
拖动图片调整其位置
插入新的图片,调整叠放次序
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叠放次序”选择“下移一层”
在图片
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叠放次序”选择“下移一层”
小提示
插入的图形将被分成不同的“层”。先插入的默认在下一层,后插入的默认在上一层。当不同层的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时,上一层的图形就会遮盖住下一层的图形。对一个图片执行了“置于顶层”命令后,以后不论将它置于何处,始终在顶层,不会被别的图片覆盖,除非你又对其他图片执行了“置于顶层”命令。
为图片配上对应的文字,选择合适的“设计模板”
幻灯片的背景设置
对图片进行修饰
如果你对幻灯片中插入的图片不满意,可以对它进行缩放、裁剪等操作,还能够改变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单击插入的图片,然后在“图片”工具栏中选择相应的操作。
完成幻灯片制作,保存文件
想想看,应该怎样操作?
三、学生自主探究
插入图片方法很多,你已经学过的就有两种。一种是点击“插入”菜单,然后在“图片”选项中选择“来自文件”;另一种是在“绘图”或“图片”工具栏中选择“插入图片”按钮。
请你试一试另一种方法:在浏览图片时,“复制”一幅图片,再“粘贴”到幻灯片里去。比较这三种方法,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使用图片工具栏里的其他工具,对图片进行不同的修饰。
插入了图片、剪贴画、自选图形,确实给你的幻灯片增色不少。你还能够发现其他的办法,能使你的幻灯片更靓丽吗?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是在上期学生初识PPT软件基础上的`深化学习。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的方法;并学习对文字和图形进行简单的修饰。涉及调整图片大小、叠放次序、配置图片说明文字、选用模板、背景设置及图片修饰;最后,探究比较三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有关插入图片的操作,教科书都有较图示例指导。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认真的应用每一项功能。试一试它们的作用以及效果。
课堂中,发现很多学生仍在不断的浏览网页,寻找满意的图片。几乎没有按照教材的引领,去探究对图片进行处理的方法。此时,我才意识到,本教材每单元分三次活动展开的妙处。每个第一次活动都是第二次活动学习的准备。也就是今天课堂中出现的收集、准备活动。只有做好第一次活动,才能更好得学习掌握第二次活动中要求的学习内容,造就一个真真的PPT制作高手。
而我在第一次教学活动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没有认真检查指导,让学生切实完成教学目标,为本次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第一次活动教学中,如果学生按要求收集到了各种服饰图片,文字说明,并形成了文件。今天的课堂他们就会选择“来自文件”的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然后按照教材的引领,探究对图片进行处理的各种方法,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从而明确收集整理资料,形成文件备用,是制作精美幻灯片的必要准备,引起高度重视,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范文 篇2[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8个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表达的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米佳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米佳许下的几个愿望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透过米佳的愿望感受到米佳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受到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的熏陶。
[教学准备]
了解四季的特点,感受不同季节的美丽所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教师板书:米佳的愿望。提示注意“愿望”的书写,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说说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米佳是谁?他的愿望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提这些个愿望?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集体正音。
生词认读:佳节、夏天、芳香、苹果、梨子、真逗人、满脸通红
重点认读:巴不得、黄澄澄、乐呵呵、五彩缤纷、兴高采烈、果实累累、。
4、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顺课文。
5、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关于米佳的什么事?
6、回答课前的问题,说说你知道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7、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
1、自由学习,同座相互指导识记和书写。
2、教师强调:“印”第一笔是撇,“诉”的点不要写掉了。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4、评价书写情况。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米佳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此处隐藏18582个字……p>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五、写读──片段创造美
(绍兴名胜风光照片连放)见课件。
让我们带着好心情,拿起笔去勾画你心中美妙绝伦的景致,用语言阐释风景,用真情铺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笔会生花。
要求: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仿写。(音乐见课件)
2、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小结:我们跟着作者从“清晨出发,踩一路月色回家”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学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迪呢?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悟得。
学生交流。
下课。
教学设计范文 篇13【教材简介】
本文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描写生命的精美的散文。本文通过描写地下森林的状貌,赞美了地下森林的品格。这些品格主要包括①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②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③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④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木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自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下森林的地理位置,形成历史等知识。
②作者在文中插入了不少景物描写,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③品味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从几个方面概括出地下森林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能力目标:
①采用默读的方法理解内容,运用跳读的方法,用审美的眼光审视课文语句。从中提炼词、句、段等修辞内容,用发现阅读法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妙之处。
②从地下森林身上学习一些美好的品德,去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3、情感目标:
通过作者对地下森林形成历史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顽强忍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守未来光明的重要。
4、资源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资源的可贵,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5、环境目标:
体会到森林对环境的重要作用。比如他可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固定风沙等,从而使人们对他更加景仰。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
2、感受文章主题。
3、背诵精彩句、段。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主题。
【教学对象分析】
因为这篇文章是九年级(下册)的文章,所以他相对的学生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具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会仔细品读出散文的含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去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准备使用下列方法:
1、采用多种阅读方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达到对文章学习的目的。
【教学媒体及资源应用设计】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出课件,运用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恰当运用,以期达到最好效果。
【教学过程及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森林没有(见过),我们常用哪些词来形容森林呢?(郁郁葱葱,苍劲挺拔)我们还容易想到曹操的《观沧海》中的哪句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还有哪些描写森林面貌的?精神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强调了育人的艰难。
接着,又发问森林有何作用呢?①防止沙尘暴,调节气候;②防止水土流失;③吸收噪音。
二、新授课
1、本文主要是写地下森林的状貌,那么地下森林与地上森林有何区别?本文又写了地下森林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学生思考,边阅读文章边思考三个问题。
3、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这向个答案。
4、老师叫学生回答。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的观点。
⑴作者先点明了地下森林的奇特。作者发问为什么长在这儿?(长在阴森林,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作者为了寻找它,历经了艰难困苦,用了两个动词爬、穿。
⑵地下森林的形成是经过了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大风、山泉、鱼鳞松等经过苦心经营,才造就了地下森林。
⑶在本文中哪些句子赞美了地下森林的品质?
⑷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认真探究。
⑸请同学们谈一下本文的写作特点。
⑹ 小结文章。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森林的状貌,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容易让学生想到森林的巨大力量,其生命力的顽强,为下面授课做好辅垫。
用课件展示森林的这几个作用,把同学们带入对森林的景仰之情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用多媒体打出几张图片,地下森林的风貌,地上森林的壮观,人们对他们的呵护,引发思考。
用课件展示三个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产生的?
2、本文还展示了地下森林的哪些壮观景色?
3、本文还赞扬了地下森林的哪些品格?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下森林沉默寡言,不善于炫耀,但他很壮观,经过了逆境的考验,受到了人们的冷漠,不公正,但他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
用课件打出地壳运动,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样比较形象,生动,使学生容易理解。
其实这一步是为了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精彩的句子。
并体会其作用。
用大屏障展示写作特点。
【板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
地下森林的产生原因地下森林奇特地下森林的品质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战胜一切困难,不悲伤,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练习设计】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黑黝黝(yǒu)袅袅(niǎo)籁籁(sù)莽莽(mǎng)
2、第1段先写一般森林的广袤盛大的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先写一般森林的概貌,突出其广袤盛大的特点,以此作为反衬,显出这一片奇特的森林生长在不受阳光照耀,不受清风吹拂的黑暗幽谷的不同寻常。
3、作者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其用意是什么? (使文章更加亲切、感人、感情抒发更充沛)
【教学过程流程图】
导入课文→熟读课本→品析课文→感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