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5-09-06 05:02:23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1

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6分)

1、选择题(10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B)。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

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B)。

A.班干部B.教师C.学生自身D.学生领袖

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D)

A、生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C)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D.体力与能力

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

名字

主要教育思想

他(她)的教育名言

二、《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试题(22分)

1、填空题(18分)

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⑵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的能力。

⑶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⑷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2、简答题(4分)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

⑴科知识(23分)

⑴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25)人。

⑵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15)手。

⑶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37.68立方分米)。

⑷把一张长250厘米,宽180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若干小正方形,至少可以剪(450)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⑸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11)分钟。

⑹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占地面积的周长是25.12米,高3米,这堆沙的体积是(50.24)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重(85.408)吨。

[7]修路工人计划修5条笔直的公路,并在被公路分割开的每一个区域内各修一幢楼房,最多可以修( 16)幢楼。(1+1+2+3+4+5=16)

[二]解答题(每题6分)

1.一个运动员爬山,从A地出发上山的速度每小时4.4千米,原路返回的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下山的平均速度。(44/9km)2÷(1÷4.4+1÷5.5)

2.同学们排队,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37人,如果每行站12人,则少20人。一共站了多少行?共有多少学生?(37+20)÷(12-9)=19行19×9+37=208人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94+16)÷(1/7×2)=385千米

4.求阴影部分面积。

[三]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3分)

案例:

一次数学新授课中,我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圆满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课后,一位学生拿着她的课堂本找到我,说:“老师,您刚才在课后的练习中出的这道应用题我是这样做的,您看这种做法对吗?”我看了一眼答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不加思索地说:“做错了,再回去认真思考,找找错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着本子走回了座位。临上课时,她又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一直在想这道题,我总感觉这道题我这样做也是对的。”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练习本,仔细地看起来。结果发现,她的解题方法同样正确,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样。

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将那道题进行了研究,原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使题目的数据间产生了矛盾,造成了一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的情况发生。

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此时,学生呈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或静心思考、或热烈讨论,结果又产生了好几种解题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老师当初的编题进行质疑,寻找解决办法。很快,题目中数据存在矛盾的问题被学生找到了,并通过再一次的商讨,编写出了正确的应用题。

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这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呢?(从教师观、学生观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

答:文段中有几句关键的句子,值得注意:

1.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

2.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

3.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

这三句,应该是最重点的,也是作者想要阐述的东西。实际上,我觉得,这个 ……此处隐藏25372个字……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估算过程多样

②估算方法多样

③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

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次)手。

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8 )层。

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 19 )。

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 23 )只,兔有( 12 )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 )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 12 )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 63/8 )分钟。 参考答案:由于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且速度相同,可以把两车之间的距离看做整体“1”

汽车从小玲后面超过她,因此她与车的是速度差为车速-人速=1/9

汽车与小玲迎面而,因此她与车的是速度和为车速+人速=1/7

车速-人速+车速+人速=2车速所以车速=(1/9+1/7)÷2=8/63

公共汽车发车的时间间隔是:1÷[(1/9+1/7)÷2]=63/8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 6分钟)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66 )个球才能保证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

(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

(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16、《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17、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8、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9、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0、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1、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