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通过课文朗读,借助课后注音,认识“绣、潇、绽”等9个汉字,会写“桦、涂、茸”等11个汉字,联系生活经验或上下文语境理解“毛茸茸、白雪皑皑”等词语的意思。
【阅读与鉴赏】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表达与交流】
能根据课本插图并结合词语说出诗中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对白桦的特殊情感;能说出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诗人从哪些角度写了白桦的特点,能说出白桦留给自己的印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了解作者叶赛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初步掌握现代诗的风格及常用的写作手法。
2、自主朗读课文,要能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3、能借助优美词语展开想象,结合生活经验或工具书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能列举更多像白桦一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并能说出这些意象所具有的象征含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一)朗读展示:
1、自读诗歌,把字音读准确,诗歌读流利。
2、读准“桦、花、洒、画、霞、华”等韵脚,读出节奏和韵律感。
3、听名家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及情感。
3、小组内派代表,朗读展示,同学之间进行点评、完善。
4、一起听一听优秀学生诗歌朗诵。
(二)分类学词:
1、多种方式读准词语:
白桦银霜雪花花穗流苏朝霞光华
毛茸茸潇洒朦胧静寂金辉晶亮白雪皑皑
涂披绣齐绽玉立闪着徜徉姗姗来迟抹
2、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或借助插图理解词语:毛茸茸潇洒徜徉姗姗来迟白雪皑皑
3、指导写好易错字:桦涂潇朦穗
(注意这些易错字容易写错的地方,容易添加或缺少笔画。)
4、注意观察教师范写,看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写好硬笔习字册上的易错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通读全文,思考:诗人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白桦?通过写白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组内交流并汇报。
3、根据内容形成思维导图:
图片
4、根据思维导图,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歌描写了白桦的哪些方面?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简单交流读诗之后的感想,试着说一说白桦留给了自己怎样的印象。
任务四: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集体交流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词语的含义。
(“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白雪皑皑”“徜徉”)
3、小组合作圈画出诗歌中使用的动词,说说好处。
(“涂上”“披了”将白桦拟人化,把白桦落满雪花的样子写活了,体现出白桦的高洁。“绣”“绽”赋予雪花人的特点,赞美了雪中白桦傲然挺立的.形象。“玉立”“闪着”突出了静静挺立的白桦在雪中独特的动态美。“徜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形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4、认真聆听教师配乐范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
5、同桌互相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现代诗歌的音律美及富含的韵味。
任务五:想象画面,感受形象
1、读一读下列词语,选择几个词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辉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
2、同桌交流,说说这棵白桦留给自己的印象。
(预设:雪后的大地一片宁静,窗外的那棵白桦树在灿灿的金晖下闪着晶亮的雪花。托着皑皑白雪的树枝,远远望去犹如绣着洁白的流苏,姗姗来迟的朝霞也为它涂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白桦多美啊!它是那么洁白,那么高洁,就像一位圣洁的仙女来到了人间。)
3、学生聆听名家诵读,边听边想象画面。
4、再读诗歌,圈画出诗歌中描绘雪中白桦的词语,小组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完成表格。
图片
5、借助以上词语,欣赏插图,直观感受白桦的形态美以及在朝霞光线变化中的光泽美。
6、男女生配乐共读诗歌,表达出对白桦浓浓的热爱之情。
任务六:聚焦环境,探究写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圈画出诗中描绘环境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朦胧的静寂中”“灿灿的金晖里”“姗姗来迟的朝霞”这三组词语之间的关系。
(点拨:“朦胧的静寂”是指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时间非常早;“灿灿的金晖”是指太阳已经升出地平线,光芒四射;“姗姗来迟的朝霞”是指阳光把天空的云彩照出了多种色彩,背景变得更加绚丽。这是时间推移引起光线发生的变化,光线变化引发了白桦发生变化,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3、读一读诗歌,找出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描写手法,同桌互相交流其好处。
(明确: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想象;描写手法:视听结合)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圈画出每一节偶句的最后一个字,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桦、花、洒、画、霞、华,这些字都有相同的韵母,读起来十分押韵,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5、师生共读,感受白桦的颜色美、姿态美、光泽变化的动态美,体会白桦挺拔、高洁的内在气质美。
6、阅读补充资料,了解白桦不畏严寒的形象,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俄罗斯靠近北极圈,气候恶劣,天气寒冷,俄罗斯被称为“北极熊”,也被称为“战斗民族”,耐寒、勇猛,白桦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7、升华情感,总结诗歌主题。
(这首诗以白桦为描写对象,用极具感染性的文字,描绘了白桦在白雪覆盖下的颜色和姿态,以及在环境作用下的色泽变化,展现了白桦的挺拔、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回顾课文内容,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9、了解咏物诗的特点,比较诵读更多类似的咏物诗。 ……此处隐藏17250个字……树叶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
第一组:毛茸茸、绣花、潇洒、朦胧、金晖、徜徉、白雪皑皑(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桦、涂、茸、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
“桦”和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抹”可以做动作体会,明白是手部动作,强化记忆。
“霞”通过图片出示生字,记住偏旁。
“朦”“胧”“绣”都是用偏旁加上熟悉的字组成的新字,都是形声字。
“穗”与庄稼有关,用禾苗的“禾”做偏旁,右部结合图片识记。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文章也难不倒大家。
指名读每一节。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让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强化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
预设:白桦的色彩,白桦的挺拔,白桦的高洁。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了解诗歌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潇”“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拓展: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找一找,读一读,与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字词,加强记忆;回忆诗歌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歌,读出韵味
1.轻轻读诗歌,想想写了哪些内容,用笔圈画。
2.抬头望去,窗前那棵白桦,多么漂亮,多么特别,你喜欢吗?与同学进行交流,说说你读文的发现。
3.学生汇报。
(1)第一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白桦总体上的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特点?
读这一节,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儿?
指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个“涂”字准确地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好一棵通体洁白的白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第二节写桦树的枝叶。
对枝头的描写,为什么是“毛茸茸”的?
(枝头未掉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
“毛茸茸”的,让我们想到了松鼠的大尾巴,在作者的眼中,毛茸茸的枝头像什么?
(雪绣的花边,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
指导朗读时“毛茸茸”“雪绣的”“洁白的”要读得轻柔些,“绽”要重读。
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雪后的桦树,展现着怎样的形象?(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读出这种傲寒挺立的感觉。
(3)第三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朦胧的寂静”写出了什么?(白桦的含蓄)
从“玉立”一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
“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闪着”这一动词又突出了什么?(静静挺立的.白桦有着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第四节写朝霞的映照之下的白桦。
“姗姗来迟”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读出这种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在读与想象中揣摩,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
2.拓展:这段时间,我们阅读、收集了许多诗歌,还做了自己的诗歌摘抄本,大家可以交流一下。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写完后,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诗中走出来。同时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通过摘抄诗歌,试着当“小诗人”写写诗的活动,激发学生喜爱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
白桦
外在
洁白
傲然
内在
静中有动
形态秀美
教学反思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的功能,发挥自身语言、动作的暗示作用,多渠道帮助学生理解、揣摩诗句,感受意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相关诗句,入情入境,感受作者传递的喜爱与赞美,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