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学习内容:
教科书28-29页例5、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
3、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4、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得出规律
将书中四幅图逐一显示,并配上解说,在故事中嵌入数学问题:
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
2、你说孙悟空会怎么分?
3、这时猪八戒说我来分,却偷偷的把西瓜全吃光了,
4、沙僧急了,忙问:我们3人怎么分呀?每人能吃到几个西瓜?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5、0÷3=0说明其它3人分不到了,
6、做一做:0÷2=0÷4=0÷5=
7、讨论:0÷0=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8、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9、做一做
0÷2=0÷4=0÷5=0÷102=0÷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6。
(1)出示例6,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数,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得:309÷3=
(2)你认为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
(3)尝试用竖式计算,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4)反馈,比较得出简便写法,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5)独立解决“万青平均每月用电数”,及时纠正。
三、练习巩固
(1)竖式计算:604÷2=840÷7=296÷4=835÷5=
比较今天学习的与以前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联系
揭题: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
(2)判断题:书第30页,让学生在改错中巩固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第30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随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的座号是5,5是30的因数或5是1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老师分别将2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进行研究(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2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
2、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2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 、 、 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数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个位上的数都是0、2、4、6、8等数字”,看来数学课的有些问题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所指向。同时设计问题时,还要多想想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多预设几个方案。】
【补充设计: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我临时补充了一个知识点的自然数分类的教学。老师提问:自然数有无数个,0、1、2、3、4、5、6、7……说说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自然数中,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找出5的倍数。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___或___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 ……此处隐藏2881个字……>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4、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然后连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课堂
你学了什么?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9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x0.30.7x0.50.21x0.81.8x0.5
1-0.821.3+0.741.25x80.25x0.4
0.4x0.40.89x10.11x0.680x0.05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x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x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x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x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x0.32=3.29(保留两位小数)3.27x1.5=4.951.78x0.45asymp;0.80(保留两位小数)
10.2863.272.04
x0.32x1.5x28
2057216351632
30858327408
3.291524.9055712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3.5783.5743.583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六: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思。
3、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教学准备: 例题挂图,小棒。
设计思路:本课是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行:◇◇◇◇◇◇◇◇
第二行:○○○○○
◇ 比 ○ 多( )个。
◇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 ○ ( )的,另一部分是比 ○( )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
(2)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出“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的结论。
(4)列式:12—8=4(朵)
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红花。
(5)再让一位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小组内的`学生说一说。
2、教科书第73页的“做一做”。
(1)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求我比你少几本书,就是求你比我多几本,或你我相差几本。)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
谁能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这两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