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
1.借助情境指导学生有序整理知识体系,积累复习活动经验。
多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地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借助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引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回顾相关的知识要点,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示将相关的知识要点形成体系,将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为后面形成知识网络奠定基础。
2.重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收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单项复习、综合复习,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引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1题(4):1架飞机可以载客280人,3架这样的飞机可以载客多少人?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集体交流。
(3)指名说算法后,一起回顾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整理知识体系。
(1)想一想: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除了学习口算乘法之外,还学习了什么内容?
(笔算乘法、解决问题)
(2)讨论: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解决问题分别包括哪些类型题?
(口算乘法包括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笔算乘法包括不进位乘法和进位乘法;解决问题包括用估算解决问题和归一、归总问题)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示把这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表示出来。课件出示样例:
3.分类复习。
(1)复习口算乘法: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得数,并说一说你的算法。
80×3= 70×9= 40×6=
100×5= 6×300= 7×60=
900×2= 2×200= 400×7=
(2)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课件出示:张阿姨要打一篇500个字的文章,平均每分钟打69个字,估算一下,她7分钟能打完这篇文章吗?
②根据题意列出算式。(69×7)
③观察算式,复习估算方法。
④完成解题过程。
69×7≈490(个)
490<500,所以她7分钟不能打完这篇文章。
⑤估算。
教学,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设计说明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针对每个例题的学习都安排了相关的操作活动,以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几分之几含义的理解,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1.鼓励学生用分数表达操作结果,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通过动手折一折,使学生在巩固四分之一的基础上,理解四分之几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独立尝试、合作探讨,借鉴前面的学习经验用分数来表达操作结果,加深对几分之几含义的理解。
2.关注经历和体验,启发多角度思考。
在比较几分之一时,学生积累了借助直观模型进行比较的经验,随着对简单分数的逐步熟悉,在教学例6时,引导学生通过涂一涂、比一比,借助直观模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含义进行比较,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复习导入。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 ) ( ) ( )
(2)比较分数的大小。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实践探究
1.教学教材92页例4:认识四分之几。
(1)学生把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你用分数表示出涂色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3)再说一说没有涂色的部分用哪个分数来表示。(说出理由)
(4)师小结:这些正方形纸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2.教学教材92页例5:认识十分之几。
(1)课件出示一条1分米长的彩带,并把它平均分成10份。
(2)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其中的1份?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7份呢?(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任意对折,选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然后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4)小结:像、、、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加深对分数各部分含义的理解。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子。
(4)课件出示教材92页“做一做”1题,指名回答。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加、减法的简单计算,教材借助图形,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交流共享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此处隐藏15284个字…….列竖式计算。
32×2=321×3=431×2=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作铺垫。新旧知识的衔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有效地指导新课的教学。
⊙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题情境图)
师:星期日,几个小朋友去游乐园游玩。看,他们已经来到了游乐园的售票处,请同学们独立观察情境图,从情境图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口头表述从情境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师:对于情境图中的数学问题,我们先看看淘气是怎么算的,一起来判断一下他做得对不对。
(学生逐个判断)
生1:第一个做对了。
生2:第二个也做对了。
生3:第三个做错了。
师:共同交流找出“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的计算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口算方法:10×5=50 2×5=10 50+10=60
表格呈现法:
50+10=60
竖式计算:
(重点指导学生说清竖式计算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师板演)
3.指导标准竖式形式的书写方法。
(1)12×5的竖式该怎么写?先乘哪一位?(相同数位对齐,先乘个位)
(2)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怎么办?(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应向十位进1,0写在积的个位上,1写在十位和个位中间的横线上,写小一点)
(3)再乘哪一位?(十位)
(4)在竖式计算中,对于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在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应该把进到十位上的数加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有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如果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4、更多的桃。
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齐读)
5、比较。
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一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