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案例

时间:2025-08-17 01:18:22
幼儿教育案例必备[15篇]

幼儿教育案例必备[15篇]

幼儿教育案例1

案例分析:让幼儿快乐很重要

案例情况:

大龙是从其他园转到我们班来的,刚来的那几天,大龙一走到教室门口就往回走,说不想进去,妈妈和老师怎么哄都没有用,对教室和幼儿园的抵抗情绪很强烈。通过跟大龙妈妈的交流,才知道原来大龙在以前那个幼儿园时,老师说如果哪个小朋友迟到就要被罚,被批评规定一定要按时到园来,不能迟到,吃饭和睡觉时也是管得很严厉,哪个小朋友不听话就被严厉。就因为这样,所以大龙看起来性格非常沉闷,更加害怕上幼儿园,对幼儿园老师也有害怕的情绪。所以才出现了刚来时一走到教室门口就不肯进来,往回跑,看着老师时眼神里也流露着怯怯的样子。

分析:

大龙正是由于在以前的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太严格了,或者可以说太过份了,违背了幼教的理念。大龙的性格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对幼儿园产生抵抗情绪,如果一直下去,对大龙以后的性格发展会有严重的影响。

采取措施:

通过与大龙妈妈的沟通,和对大龙在班上所表现出来的形为,我们对大龙进行了家访。

家访时,我们主动地和大龙说话玩游戏,把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缩短,把自已当成是小孩子,把大龙当成是自已最好的伙伴,大龙也由刚开始的抗拒到后来的和我们玩得很开心。

在幼儿园时,大龙有时独自一个人玩时,我们会拉着小朋友做游戏,然后和一个小朋友叫大龙过来一起玩,大龙玩得很开心,对大龙说话时,我们的语气和态度是非常亲切可爱的',在图书区域时,大龙在看一本小人书,我对大龙说,大龙,我给你讲这个故事吧。大龙看着我,点了点头,大龙已经不抗拒我们了,并且有点接纳我们了,给大龙讲故事时,大龙很认真的听着,不时冒出几个问题出来,很可爱。家园联系册上,大龙的妈妈说大龙说很喜欢们三个老师,并且大龙很想邀请我们去他家作客,我们去了大龙家,很有礼貌的叫我们。那天大龙玩得很心,我们走时,大龙还不肯让我们走。

反思:

其实大龙本身是个性格很开朗的孩子,只是以前受到了压抑,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他对幼儿园的抵抗心理,然后再让他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龙已经深深地喜欢上我们的幼儿园和我们老师。他妈妈说,到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大龙都吵着要上幼儿园,不愿呆在家里。还老是说要请老师去家里作客。大龙现在每天早上来看到老师都很有礼貌地跟老师打招呼,声音还很大呢,上课大龙也很认真,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每天下午妈妈来接了,大龙都不愿意走,说还想玩,大龙妈妈说从来没见过大龙这么喜欢幼儿园的。

通过大龙的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一个纯真自由的个体,还是让他们自由地成长,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开心就好。

幼儿教育案例2

妈妈/爸爸带着宝宝一起洗澡——

A:宝宝问:“妈妈,为什么你的(胸部)大?”“为什么我有“小鸡鸡”,你没有?”

B: 宝宝问:“爸爸,为什么你的“鸡鸡”比我的大,还有毛毛?”

误导招式:羞涩回避

妈妈/爸爸背转身:“哦,没什么……宝宝,把梳子递给我好吗?”

科学招式:坦然以对

A:妈妈:“每个人都有‘奶奶’,男生的'小,女生长大准备做妈妈就变大成‘乳房’了。”

“男生有鸡鸡,女生没有。妈妈是女生,所以没有鸡鸡。”

B:“看爸爸的手和脚是不是比你的大?毛毛就像人长头发一样,你长大也会长的。”

提示:

(1) 莫错良机

孩子5岁之前,与父母同浴是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了解人体性器官(特别是异性)的最佳时机。5岁之后,应该逐步减少,而到7岁的时候应该自然地停止。

(2) 巧用艺术品

室内挂一幅或两幅大型的裸体画或人体雕塑作品,呈现男女两性的全身正面,可以破除孩子对异性身体的神秘感,体会人体以及艺术的美。《泉》、《大卫》、《掷铁饼者》等经典艺术作品都是很好的选择。

推荐绘本:毛茸茸、乳房的故事

幼儿教育案例3

孩子是一个小学生,在上小学六年级,孩子学习成绩很差,性格散漫任性,对家人冷淡,喜欢搞破坏,给家人和朋友造成很大的影响。孩子的父母离异,孩子从小跟爸爸一起生活,小时候充满了对父母的恨意。

案例分析:

孩子的妈妈再婚后,并生了孩子,这让原本性格就内向的孩子,因为妈妈又生了孩子之后更加内向了,对家人不理不睬也不关心。妈妈的脾气不太好,容易跟人急,在和孩子沟通没用后就会打她。妈妈生出小孩后,孩子担心妈妈不再喜欢她,所以对母亲家里的小妹妹很不好,母亲也跟孩子保障到会努力对孩子好。孩子的父亲忙于生意,家里经济比较宽裕,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能满足,孩子出于报复的`心理,经常给父亲出难题,搞恶作剧,严重影响了其父亲的正常工作,父亲无奈,通过朋友介绍带着孩子来到我们咨询室咨询。

有些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后,就会把自己的内心关起来,不会轻易向外界展露自己的内心,使原本开朗的性格慢慢变得捉摸不透,对父母的态度显得十分冷淡。这是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的正常心理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青春期闭锁心理”。但如任其发展,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通过咨询师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和沟通后,制定了适合孩子的调整方案,运用一些心理技巧,走进孩子的内心,父亲要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使孩子不再感到孤单,慢慢敞开心扉。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调整,孩子能够做到课堂上认真听课,变成了一个开朗有礼的好学生,并且顺利考上了当地重点中学,爸爸非常开心,妈妈也感到很欣慰。

幼儿教育案例4

现在很多孩子被照顾得太精细,自理能力很差,要想帮助他们,需要老师因人而异,寻找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最好是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和鼓励孩子在动手中获得发展。

文 苏州新区实验幼儿园 李凯冰

苗苗是我班上的一个自理能力较弱的孩子。吃饭时,她在座位上东张西望,等老师过来给她喂饭;午睡起床时,她也往往躺在床上,等老师过来帮她穿衣服。如果老师提出来,让她自己吃饭和穿衣,她常常不知所措,继而大哭起来。

要帮助幼儿发展自理能力,没有一成不变或百试百灵的方法,必须针对每个幼儿采取相应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不仅仅具有知识储备,还要肯动脑筋,有创意。

在观察的基础上寻找办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苗苗,我决定对她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评估。经过一个星期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苗苗乖巧听话,富有爱心,对上课和游戏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热情,尤其喜欢娃娃家的游戏,她表现出对自己自理活动的抵触,更多的是一种下意识的状态,没有意识到这些活动是属于自己的义务所在。看来,这是个没有自理意识的孩子。

我决定先帮苗苗树立自理意识。既然她喜欢娃娃家的游戏,我专门安排了妈妈的 ……此处隐藏17130个字……子吧!”“可是,我的画还没画完呢?”他为了推辞竟拿出了画画本。“你只抱小的好不好?”“好吧!”他勉强答应了。到了晒被子的地方,他东看看,西看看,找了一个最小的抱上就走。我故意抱了很多,装着很吃力的样子在他的身边,可是他却视而不见。“浩浩,你帮我一下吧!”“你长得那么高应该抱多一点。”“你看,你不帮我,让别的小朋友看见会笑话的。”“如果我帮了你,让别的老师看见也会笑话你啊!”……

案例分析:

孩子是不会骗人的,他们有自己纯净的小天地,可是受社会大环境及其个别家长行为的影响,他们也学会油嘴滑舌,学会偷懒磨滑,并且不为所耻,反而愈演愈烈。

案例反思:

一、注重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老师和家长都愿意孩子能够成为诚实正直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长却担心孩子太诚实了会被别人欺负。诚实不是无能,诚实的品格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只有品格上的完善,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长,我们家长和老师必须注重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我们应事事处处注意以身作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做好孩子的表率,注意用诚实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另外,对孩子的过失,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而应鼓励孩子说真话,以免孩子为了掩饰所犯的错误而说谎。对孩子进行诚实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我们要利用生活中出现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因势利导地耐心教育,使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二、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我们的教育活动、游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如:大班主题《我长大了》,目的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他们懂得爱劳动是光荣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于克服困难,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音乐活动《蚂蚁搬豆》,让孩子明白生活在大集体中应该相互帮忙,从而体验和同伴互相合作的快乐;语言活动《康康变了》,让孩子们从故事中了解到康康的变化,谁也不想做不爱劳动,总是找理由偷懒的孩子。

三、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孩子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孩子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家长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关怀备至,而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则不尽人意,这就要求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孩子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总之,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上片段情况,和我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教师和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从生活的点滴抓起,围绕一个个小目标,不放过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就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教育案例13

某天户外活动时,大家一起玩跳圈游戏,确定了什么颜色的圈是“陷阱”,一旦掉进“陷阱”里,就要结束游戏,去一旁等待下一轮游戏。幼儿既兴奋又紧张,一边跳一边相互提醒:“黄圈是陷阱,黄圈是陷阱,不要掉进陷阱里。”

轮到浩浩的时候,他每跳一个圈都很慢,不像其他小朋友嗖嗖地跳过去。后面的小朋友都催他:“快点,浩浩。”浩浩一下子跳进了“陷阱”里。小朋友大叫:“浩浩掉陷阱了,浩浩掉陷阱了。”浩浩走到一边等待下一轮游戏。

第二轮游戏的时候,老师规定蓝圈是“陷阱”,浩浩在游戏中又一次掉陷阱里了,在大家的.笑声中浩浩走到了一旁。

等第三轮游戏的时候,浩浩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玩了,我就想在这儿休息。”老师对他说:“你看,跳圈多好玩呀,大家一起玩多开心呀!”浩浩摇头:“不,我不想玩了。”

分析:

在幼儿园有相当多的“浩浩”,他们一般性格内向,比较害羞,典型行为特征便在于输了就不愿意玩,有的甚至觉得自己做不好,就干脆不愿尝试。这种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的行为,表面上看是由于游戏失败引起的,但实际上是为了掩饰自己强烈的挫败感甚至自卑感

幼儿教育案例14

案例现象

早入院时,小宇的妈妈拿来一小袋东西,对老师说:“这是小宇昨天从幼儿园拿回家的玩具,我昨天在家已经批评他了,他爸爸气得要打他。”我接过小袋子一看,是活动区的小玩具。我没有马上批评小宇,而是安慰她妈妈一番,让家长放心老师会解决好的。我觉得,面对孩子的过失,不能简单的给孩子扣上“偷”的'帽子,应理解孩子,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悄悄拿走,这并不是品质上的问题。我利用活动区的时间,把他叫到我跟前,小声地与他交流,你喜欢活动区的这个小玩具是吗?他点点头,“喜欢可以和妈妈说,让妈妈给你买,也可以和老师说,准许你拿回家玩一次转天再带回来,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喜欢也不能悄悄地带走,那样是不对的。今天妈妈把玩具拿回来,做得非常对,老师相信你以后不是自己的东西再也不会拿回家了,你能做到吗?”他用力地点点头。老师没有过多的指责他,而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他与其分析是与非,最终明白自己哪里错了。

案例分析

面对孩子的过失,不能强加批评,而要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怎样做。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更容易让幼儿接受,从而能更好的改正自己的错误。

幼儿教育案例15

我要玩这个大球

时间:20xx年4月20日上午9:00

地点:操场“滚大球”运动场地

我和孩子们站在操场上,和孩子们讨论晨间锻炼的规则,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响起,弘弘撒开腿,朝大球飞蹦过去。这时场地上的大球只剩下一个了,弘弘和新迪同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弘弘大喊:“是我先拿到的。”新迪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弘弘仍大叫:“我要玩。”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新迪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地时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我以为他同意了新迪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新迪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新迪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准备玩起来。

分析:

攻击有多种表现或种类,著名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攻击有两种表现方式:直接攻击和替代性攻击,直接攻击是对欲攻击的对象直接予以侵害。案例中弘弘的表现应属于这类。儿童的攻击行为有自己年龄阶段的特点,即以工具性攻击占优势。儿童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在一定情境中,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判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通过攻击手段产生的结果,因此儿童有时会受到外在诱因的驱动(如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攻击。弘弘的攻击性行为其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得到“大球”,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我咬他,我就能得到大球。”攻击只是他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幼儿教育案例必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