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渎,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思考:为什么说他最好的老师是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请在文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一句话。学生找到后,结合两个材料(材料一《嗅苹果》,材料二《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谈体会,提供的材料一个是从正面说明,一个是反面说明“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通过这两个生动详实的材料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句话的含义。
然后从“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来展开了她出乎意料的教学方法和行为的探讨,在学习时,对于“侃侃而谈”和“目瞪口呆”等词语进行了理解,同时在学习怀特森老师解释出乎意料时还进行了角色转换,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这样的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对于略读课文的定位还没有把握,唯一的感觉就是上成了精读,对于词句的讲解过于繁琐,有的东西可以一笔带过。
2、个性化的朗读还不够,除了有关学生听了怀特森老师解释的反应,其他大多数都是在齐读,所以对于朗读的训练还不够。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2【教学片断】
师:“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学生朗读,找到句子。)
生: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师: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
生1: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都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相机理解“侃侃而谈”)
生2: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相机理解“目瞪口呆”)
生3:“关于猫猬兽的一切,……还应该得分不成。”
生4: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生5:他告诉我们,……当时我们中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
……
师: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又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
学生交流。
生: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师:怀特森先生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学生交流。
生1: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生2: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生3:然而,……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4: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也不要迷信权威。
……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渎,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然后抓住“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句话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力图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从一堂课到每堂课,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从而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文路和教路是为学路服务的,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考虑到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力求削枝去叶,理清课文的'主线,凸显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交流时原本认为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没想到,学生几乎把整篇课文都说到了,交流到最后,就显得有点繁琐,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主要问题在于没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问题这样提:“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会很快找到重点语句品读,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所提问题就是经过修改之后的,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才能够凸显主体,线条简明。
总之,语文课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这是教学这一课给我最大的启示。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3当得知学校要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之后,便赶紧翻开课本细细查找起来。因为六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只有6组,除了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就只剩下5组课文。再者要求第3单元之后的课文,只剩下第屈指可数的二三单元。第3单元的课文都属于“老”字辈的,第四单元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导读课,想在短短的30分钟内体现难度真的很大。除此之外,只剩下第5单元的课文。所以,我们两位六年级的语文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它。
《我最好的老师〉,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的文章结构清晰简洁,语文朴实。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本文的主旨并不是一件难事。我究竟要通过这30分钟的课堂教会学生什么?这是我拿着书本一直向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最终,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把教学目标制定为: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 ……此处隐藏6625个字……言语形式、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整堂课上学生表现出来的对文本的理解不存在问题,但是觉得对道理的理解和结合自身的感受没有融合在一起,仅仅只是停留在道理的表面表达上。我觉得这是自己这堂课上不够完善的地方,仅仅就让学生走过场,缺乏一种教师该有的追问。同时在梳理文章内容时,当把所有的理由呈现在表格中时,学生的表现也与预期的有出入。预期的是希望他们抓住其中一个理由来说,但学生们是全部一口气说完了,然后我没有加以引导,让他们逐个说,导致本该在这个环节很活跃的课堂氛围,有些冷场。值得安慰的是,最后的迁移运用,孩子们表现的很棒,充分地将课堂上习得的这种方法运用起来,这也成为了我这堂课的亮点之处。
一堂课所带来的震撼不仅仅只有学生,我自己在这次的历练中收获了敢于大胆尝试,不要畏首畏尾,抛却传统的文本分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情。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3《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是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里的一篇略读课文。开课,与学生做了近距离的心灵沟通:“同学们,你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子?”只见学生们略做思考状后说:“把我们当朋友,不随意奚落同学,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就是我们同学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知道了“最好老师”在同学们心中有了一个“定位”后,也就为我后边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那么,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上课娓娓讲解一种叫'猫猬兽'的动物,同学们都根据他的讲解龙飞凤舞地做笔记,可随堂小测验,全班同学都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的成绩均为‘0’分。=这,这,这是一位好老师吗?这算好老师吗?”随即,我在堂课上顺势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第二版块的学习中,力图想带领同学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内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至此,感觉这篇课文的理解渐渐清晰起来。
于是,在教研过程中,发现我对课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怀特森先生一样经历了一个感情转变。这给我一个启示,当你深深地沉浸在课文的文字中,你总能发现它的可读之处,可教之处,可掘之处。这是研究这一课给我的最大收获。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4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考虑到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力求削枝去叶,理清课文的主线,凸显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怀特森到底是什么样的老师”、“他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使学生了解怀特森先生的特点,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教学方法的真正用意;读懂“我”对怀特森先生的赞扬,体会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的重要。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近怀特森先生那充满“冒险”的课堂,从而感受到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后我针对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吗?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很快分成了两大阵垒,一部分认为是最好的老师,另一部分持反对意见。了解了怀特森这位有个性的老师,接受了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倾向于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的.同学多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敢于怀疑的精神没有错,但接受不了怀特森老师的古怪做法。
通过教学我力求让学生知道怀特森先生之所以是最好的老师,就在于他匠心独运,以发展的眼光真真切切育人,育真真切切的人。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确需要怀特森这样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5《我最好的老师》一课向我们介绍的是“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文章详细具体地描写了那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这种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是需要引导学生来学习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由于本文是第五组课文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师什么样?”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学生说是和蔼的,有的说是关心学生、教学方法灵活的……“那么作者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呢?”由此引出课文内容。
接着,我让学生细读文本:说说课文中的怀特森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找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由此引导学生突破文章重点内容,回味文中描写的`那节科学课,让生谈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面对这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当时心情如何?该如何读这些句子?”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大家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现出的是愤恨,体会文章中“这算哪门子老师?”这句话。
我紧紧抓住问题不放——这样的老师怎么能称为“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文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来证实怀特森先生是别有用意的: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我再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觉得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怎么样?可取不可取?”学生自由分成了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了共识:怀特森先生的确是一个有个性、方法独特的好老师!
最后,我问“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完文章后的感受。我发现平时课上活跃且爱动脑的同学都很向往怀特森先生的课堂,因为它是一种“冒险”,充满了挑战和刺激,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明白了这位最好的老师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拓展环节中我布置学生以《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由〈最好的老师〉想到的》、《我看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为题完成小练笔,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心”。
掩卷深思,像怀特森先生这样的老师,我也遇到过,这种个性,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个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一直觉得把更多的知识和爱给学生就可以了,现在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充满挑战性,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是学生所向往和喜爱的。文中的怀特森先生不仅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类型,更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