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5 12:30:29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的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着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他们往往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很多快乐,但是给予别人的快乐不多。他们理解的快乐几乎是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很少想到给予别人什么会有快乐之感。对本文的“给予”,多数人有一些类似的经验和经历,但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积淀,会给教学带来困难。

2、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阅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息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给予的快乐。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条流淌的河,清晰简约,主流突出;流畅自然,思绪奔涌;情感细腻,浸润无痕;清爽甘甜,回味悠长。《给予是快乐的》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及引导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受到心灵的震撼,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篇简短朴素又情味浓厚的课文,只有真正在如水的课堂中去和她对话,才能体悟到“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的道理。

设计思路:

联系生活实际,从谈“快乐”说起,引出题目《给予是快乐的》。给学生引起探究的欲望,保罗为什么会认为给予是快乐的。接着初读课文感知,寻找答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进而品读课文,探究保罗因什么而感动,找出具体让保罗感动的句子,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内心深处,使学生通过对保罗的想法与男孩的表现引起的强烈反差,体会到保罗心灵受到的震撼及自己的感动。再通过对文本的深挖,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他们因什么而快乐?”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通过爱与爱的传递,明白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充实美好的道理,并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从“快乐”说起)

1、师:(板书“快乐”)同学们,快乐经常萦绕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你觉得特别快乐?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师:是的,当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老师发现同学们感受到的快乐,都是接受、得到带来的快乐。而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个叫保罗的人,跟你们理解的快乐不一样,他却认为给予是快乐的。(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并重点指出“给”的读音jí)

2、“给予”是什么意思?谈谈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说“快乐”,把学生带入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然后,话锋一转,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想要探究原因的欲望,为深入学习课文起到铺垫的作用。】

师:保罗为什么认为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在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用“心灵”体会)

出示自学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找一找文章中的中心句。

3、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屏幕出示词语过关:给予 圣诞节 炫耀 羡慕 礼物 轿车 愿意 懂得 兜一圈 残疾 湿润 难忘)

(1)、指名读词语。

(2)全班齐读。

(3)指名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中心句在哪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自学情况交流,教师不做过多点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语言的学习,情感的提升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环节,了解的就是学生的“第一印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体会会更丰富和深入。】

师:是什么事情让保罗强烈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用心去细细品味,默读课文,哪里让保罗感动,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满心间?

三、精读细品(抓“意外”品读)

师:同学们都为小男孩感动了,当保罗第一眼见到他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学习1、2、3小节,讨论。

从衣着看:家境不富裕。

从动作看:非常喜欢保罗的汽车。

从表情、语言看:可爱、直率。

师: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小男孩却两次让保罗感到意外,最终让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学习课文4——11小节,找到男孩两次让保罗意外的句子,反复读,想一想,他们两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从保罗观察的角度,了解到男孩的普通,和后面的他带给保罗的意外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彰显其人格的伟大。】

交流体会:

1、品读第一次“意外”

出示句子: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此处隐藏20737个字……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

(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

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

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

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四、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思考:

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初读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2、保罗是怎样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出示:

“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

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分角色朗读,思考下面问题:

第一次保罗错了,是因为保罗以为,

而实际是。

第二次保罗错了,是因为保罗以为,

而实际是。

3、读后讨论、交流:

⑴快速阅读1~7节,思考:第一次,保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

(保罗从小男孩的吃惊,会很自然的这样想。)

出示:

“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读一读,读出小男孩的吃惊。

过渡:保罗以为小男孩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送他一辆新轿车,而实际上小男孩却是希望……

出示: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那样”是指怎样呢?

小结: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哥哥能送给他一辆小轿车,而小男孩却是希望将来能像保罗的哥哥那

样,能以给予为快乐。

⑵第二次,保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

读一读第11小节小男孩的话,想一想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把它读给你的同桌听。

过渡:保罗被小男孩的言行感染,下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4、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度过这一个夜晚的?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小弟弟难忘:是因为:()

小男孩难忘:是因为:()

保罗难忘:是因为:()

三、联系实际,深化中心

1、总结课文:

保罗通过与小男孩的短暂接触,由误解到理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

2、想一想,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给予过?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读了课文,你又有什么感受?把想到的内容简短地写下来。

3、写后交流。

四、作业

想一想,刚才你写的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具体,把它写具体。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小男孩保罗

希望像哥哥希望有哥哥

眼里闪着亮光惊讶

跑进背着返回放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

送一辆新车真正懂得了

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教后记】

这篇课文给学生真正上了一堂教育课,很多学生在没学这篇课文之前都认为得到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文中小男孩的举止却出乎我们每个人的意料,让学生知道了比得到更重要的不是得到,而是给予,是让别人得到,这样的精神境界是何等的高尚,但这让人惊讶的举止又是出自一个小男孩之手,这对学生是一个好的教育机会,比比自己,想想生活中有他这样的想法吗?有他这样的活动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过去,再说说以后将如何去做,通过学生的讨论,演讲,让学生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人教育,岂不是更比学习课文更有意义吗?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饶有兴趣闪亮羡慕宽裕惊叹

不由自主显然神气湿润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3)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