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恩难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老师的忘情。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激趣法
【学生学法】:
合作学习 探索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1、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同学们,在这首歌里,最能体现的人是谁?在大家的学习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是谁?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 指名作答。
3、揭题: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著名作家刘绍堂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4、板书课题。
二、自读全文
(5分钟)
1、检测课前自学生字词情况。
2、说一说,作者最难忘的恩师是谁?
三、细读课文
(10分钟)
1、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最让人难忘的是什么?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出示课件)
同桌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2、田老师每每上课都给同学们讲故事,作者听了这些故事觉得怎样?
过渡句:这样与众不同的老师,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四、美读课文
(10分钟)
1、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出示课件)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同桌讨论;
自由练读;
指读。
五、升华全文
(2分钟)
同学们,田老师为作者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作者正是用这颗种子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你对以前的或者是现在的老师的敬意呢?
六、达标测评
(5分钟)
田老师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什么?你认为田老师是位怎样的老师?
七、总结全文
(3分钟)
从幼儿园到现在,有许多老师教过我们,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所以同学们要尊重每一位老师,不要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恩。
八、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田老师
讲故事------入了迷
春雨点点
文学的种子
终生难忘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篇2师:同学们,请大家自读课文的3到7小节,找出能表现田老师的教学让作者佩服的语句,好好读读,用心想想。学生进行交流:
生:我找的句子是“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其中的“娓娓动听”最能表现田老师的故事能吸引人。
师:你知道“娓娓动听”的意思吗?
生:“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这里是指田老师讲故事很生动,大家都喜欢听。
(指导读好“娓娓动听”)
生:“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句中的“入了迷,身临其境”也能表现出田老师的课真的吸引人。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可以体会出田老师的教学技艺很高超,“我”都听得入迷了。
生:还可以看出,“我”对田老师非常的钦佩与喜爱。(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是”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引人入胜”可以看出,田老师的故事常常能把人带到一个美妙的境界,“我”很佩服。
生:“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犹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这句话中,你注意到了哪些词语?
生:“春雨点点,滋润”
师“从这两处地方,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者是在称赞田老师的教学技艺高超。
生:作者在四年中,听了上千个故事,受到了田老师的教育与熏陶,可见田老师对作者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生:我还体会到作者对田老师的那份发自内心的感激与赞美。
师:是啊,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田老师是一位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的好老师,真是值得我们敬佩与赞颂。
学生齐读这部分内容。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充分表现了田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作者从田老师的故事中,受到了教育的熏陶,对田老师有着深深的钦佩与赞美。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动笔划句子,找词语,谈感受,让学生从文字、句子中去体会这点,是个不错的办法,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结合了学生自身的思想,更能使学生在心灵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对田老师有深深的敬佩与赞美。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篇3谢谢您,老师
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求知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老师啊,您的谆谆教诲,我们永记心房!
一、关注新闻,做时代的小主人。(拼一拼,写一写)
1.德国学生设计的智能ɡuǎi zhànɡ( )刚投放市场,就得到了很多老人的欢迎。
2.在学校举行的“qiān shǒu( )山区小伙伴”活动中,我们班被辅导员表扬了,全班同学心里都měi zī zī( )的。
3. 姚明打完比赛后xiē xi( )几天,然后mào( )着酷暑赶回北京。
二、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也不怕。(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
1.正(zhēnɡ zhènɡ)月里,正(zhēnɡ zhènɡ)是蜡梅吐艳的季节。
2.琴声戛(ɡá jiá)然而止,我们好久才回过神来。
3.老师的谆谆教诲(huì huǐ),我永远牢记。
三、字典工具书,学习的好伙伴。
“身临其境” 的“临”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用“临”还可以组词为 、 、 、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1)夜幕( ),喧闹了一天的渔村又恢复宁静,(2)第四次石油危机 ……此处隐藏11482个字……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已初步学会记摘录笔记,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但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设计理念
本设计从理解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紧扣“师恩”这一中心,读、思、议、悟,正确理解,细心品味,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学生随堂完成摘录笔记,意图通过本文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并大胆实践。
三、学习目标
1、认会写会13个生字,学习“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成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师恩”一词中体会到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以及“我”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在自读课文时画出自己的问题,初步学习做批注笔记。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解题激趣,引入新课
1、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问:“师恩”是指什么?(指名说)
生1:师是指老师,恩是指恩情,师恩是指老师的恩情。
生2:师恩是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生3:师恩是指老师对我的教育。
师:师恩中蕴涵着很深的意味,同学们只有仔细地读课文,才能体会到。
[点评:引导学生从解题入手,紧紧把握文章中心,并让学生带着解题留下的悬念(师恩所蕴涵着的深刻意义究竟是什么)进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探究意识,使得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二)初读课文,批注、质疑
1、检查预习(教师检查学生的书本,及时表扬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
出示:金钥匙“阅读时,在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比如画问号或直线”。
2、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在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不懂的词句以及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娓娓动听无心插柳柳成阴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引人入胜起承转合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3、小组相互交流,解决自己在读书中不懂的地方,教师提示学生在已获解答的问题旁注记号或写简短的答案。
4、指名班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生1: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呢?我为什么要说“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生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3:我既然这样感念田老师,为什么田老师还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呢?
[点评:在阅读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顺势将“金钥匙”栏目印入,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大胆运用“金钥匙‘所提示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益于学生很好地掌握读书方法。]
(三)精读课文,读中解惑
1、师: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说明大家已经认真仔细地读了课文,要想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还需要细细地品读课文。
2、读1~9自然段,想想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指名说)
生1:田老师的故事就像春雨一样,让我开了窍,学会了形象思维,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生2:田老师的故事就像春雨一样,在我心中培育了文学的幼芽,使我想当一个作家。
生3: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明白了怎样学习语文。……
3、读10~11自然段,讨论“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田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1:从这句话看出,田老师当时讲故事并不是有意培养我的,他的故事是讲给所有学生听的。
生2:因为田老师不想让作者太感激他,出于谦虚才这样说的。
4、齐读12自然段,说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生1:一棵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培养一个人才需要一百年的时间,真不容易啊!
生2:这句话说明培养人才很难,说明了教师的功劳很大。
[点评:抓住文章重点语句读、思、议、悟,继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使之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认识逐步趋于一致,趋于文章表达的中心。]
(四)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1、再议“师恩”。读了课文以后再说说你对“师恩”的理解。(指名说)
生1:我觉得“师恩”这两个字包含着老师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使我成才了。
生2:我认为“师恩”中包含着我对老师的尊敬和深深的感激。
生3:“师恩”表现师生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意。
2、指导朗读。说说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全文。(自读后指名说)
生1:我认为应该用一种感激的语气读。
生2:读5~6自然段,要读得“娓娓动听”才好。
生3:还应该读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用你体会到的语气读课文,比比谁读得好(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点评: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理解了文章内容,在与文章进行了充分对话后,学生的感情与文本、与作者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此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独立识字,完成摘录笔记
学生独立完成摘录笔记,同桌交流,教师查阅后,及时鼓励做得好的学生。
[点评:把作摘录笔记这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愈显扎实、朴实。]
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说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由于本课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从开始的在优美词句下面画上记号,到把一些词句板书到黑板上,到最后的完成摘录笔记,自始至终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阅读,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教学时,能结合“金钥匙”让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鼓励学生自读解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抓住“师恩”整体感知、整体感悟,增强了对语文的整体把握、整体理解。开课伊始,引导学生解题,直奔中心;初读课文,抓住突出课文中心、赞誉师恩的语句“批点质疑”;精读时紧紧围绕“师恩”品读解惑,理解文意;总结课文时,抓住师恩,深入理解、感情朗读。整个设计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便于学生阅读、感悟、深入理解,极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个性化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