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04 16:14:27
部编二上语文教案

部编二上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二上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二上语文教案1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其未兆易谋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我世世为洴澼

B [A项,“累”同“蔂”,土筐;C项,“龟”,通“皲”,皮肤冻裂;D项,“ ”,同“纩”,丝绵絮。]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栽种

B.能不龟手一也一:一样

C.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当:当作

D.埏埴以为器,当其无埴:黏土

C [C项,当:有、只有。]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无,有器之用当:连词,只有

B.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其:代词,它

C.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者:助词,……的(人)

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而:连词,表修饰

D [D项,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特地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指出事物是由“有”“无”两者结合而成,从而可以“利”和“用”。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C [C项,应为:“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

5、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答案: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2)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

(3)这种药物能够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靠它得到封赏,有的拥有它却不能免除艰苦的漂洗绵絮的劳动,那么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

部编二上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 ……此处隐藏12672个字……>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五、总结。

从讨论和交流中,你明白了什么?

单元后记: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部编二上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字音、字形、文言知识;

2、[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体会老子的哲学思想。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老子的思想精髓: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势。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但认为“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道”可以解释为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导入

以动画《老子说》导入,体会老子的思想。

二、阅读

毂(ɡū)()埏(shān)埴(zhí)()凿(záo)()户牖(yǒu)()赘(zhuì)行()泮(pàn)()

三、反馈

四、讨论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日余食赘行、其脆易泮、起于累土古今异义:跨者不行、埏埴以为器、自见者不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词类活用:自是者不彰、其未兆易谋、常于几成而败之、是以圣人欲不欲、学不学、慎终如始特殊句式:宾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状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莫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用一句话概括每一章的内容。

(“有”之为利,“无”之为用;自矜自伐,道者不处;自知自胜,竭力实行;为与未有,慎终如始)

3、本文在语言表达与道理阐释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①行文凝练畅达,采用大量排比和对偶,像诗,也像歌谣,语言简短精练又充满哲理,是格言。②设喻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如,第十一章以“车”“器”“室”设喻,形象阐明了对切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无”的道理;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设喻,形象地阐明了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处积累才能成功的道理。)

五、展示

六、精讲

1、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补全文言知识。

2、其中体现的老子的思想及其当今的价值。

七、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八、作业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老子第三章》)

(1)孔子和老子的治民主张有什么不同?

孔子主张先让百姓富裕起来再教育他们,而老子则主张让百姓无知无欲。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孔子和老子的治民主张”,在选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如“富之”“教之”“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等,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二者的不同即可。

(2)你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我赞成孔子的主张。孔子把教育问题放在了民生问题之后,突出教化的重要作用是让百姓各安其分,社会和谐有序。

我赞成老子的主张。“无知无欲”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虚其心”“弱其志”,就是使百姓没有伪诈之心,没有争强之志;“实其腹”“强其骨”,就是使百姓生活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没有过多的欲求。这样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

《部编二上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