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5-09-04 18:06:25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8页。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学完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乘法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中间或因素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也有所掌握,所不同的是,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自主发现并总结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尝试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并能根据数的特点,采用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创设实践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素相乘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开心吗?(开心)上节课,我们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好不好?(齐读“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

2、听歌曲《谁唱歌》, “谁唱歌儿喔喔喔?”(公鸡)谁唱歌儿“咯达咯达咯哒”?(母鸡)什么时候母鸡会“咯哒咯哒咯哒”地唱歌呢?(生鸡蛋的时候)同学们想一想,关于0的运算,我们学过哪些呢?(复习有关0的运算)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在乘法运算中有关0的特性,(板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呢?

3、(热身)口算:35x2= ? ? ? 19x5= ? ? ? 250x5= ? ? ?140x6= ? ? 160x30= ? (让学生观察160与30有什么特点?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发现:这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口算,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以及依据。

2、怎样进行笔算呢?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在本子上试一试列竖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究能力)。

3、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再让其他学生说一说,黑板上的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4、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这种简便的方法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让学生来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

(1)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2)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3、再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5、考考你:哪一种算法更简便?(让学生巩固:列竖式时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6、让学生观察106和30这两个因素的特点,106的中间有0,30的末尾有0。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探究:列竖式时有简便方法吗?怎样列竖式更简便?让学生上黑板做,并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7、 学生分小组共同探究:106中间的0是否能省略不乘、不写吗?学生发现:因数中间的0一定要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如果因数中间的0不相乘、不写的话,积就会少了一位数,积就会比原来小。得出结论:因数中间的0一定要和另一个因素相乘。

三、知识运用与拓展

1、火眼金睛,比智慧:先让同桌互相讨论,找出题中的错处, 改正。再请学生上讲台指出错处,并改正。(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拓展:(看视频)计算故宫的占地面积:每个足球场的.长110米,宽70米,故宫的占地相当于90个足球场那么大,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领略祖国的博大与壮观,开阔视野,情感熏陶,激发探究热情)

四、谈收获,质疑

1、请学生谈收获: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1、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2、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3、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因数中间的0一定要和另一个因数相乘

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3、唱《“0”的儿歌》:先听《如果开心的话,你就拍拍手》,再唱《“0”的儿歌》(知识点与音乐整合,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五、布置作业

1、寻找生活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问题。

2、完成书本第49页练习八的第4 、 5 题。

板书设计:

课后评价(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导入生动、有趣,而且为新课作针对性的铺垫,整一节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这个过程,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探究新课以及进行练习巩固几个环节,让学生上黑板演算、分析计算过程,学生不但得到了锻炼,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其中,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看视频,了解故宫的博大与壮观,进行情感熏陶,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展知识,把学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素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方法)灵活地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在谈课堂收获之后,打着节拍齐唱《0的儿歌》,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点的深度小结,以儿歌的形式,灵活有趣,增强记忆。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

2、课件演示 ……此处隐藏19674个字……,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当除数前两位够除时,商要写在十位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二题的思考方法。

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

二、激趣导入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

2.学生列式:380÷30(板书)

3.提问:38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引出课题: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三、探究交流

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笔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笔算过程,教师板书。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接下去怎么算。

(3)同学们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师小结,补充完整。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都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不够除时,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后如果有余数,要和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再除。

四、拓展应用

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版演。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练一练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3题,4题,5题。

教后记: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题,“试一试”,第4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二题的思考方法。

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

2、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3、提问:42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引出课题: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二、自主设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

1、怎样口算。

2、怎样笔算。

3、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

……

三、探究交流:

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笔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

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

30怎么来的。…

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师小结,补充完整。

四、拓展运用: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版演。

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但商的不同。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五、布置作业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