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幼儿教育案例15篇
幼儿教育案例1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0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有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在他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家长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这样会淡化了孩子的责任感。
2捕捉孩子成才的敏感区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等到麦克斯韦画完交卷时,父亲边看边笑了起来,因为满纸涂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的。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了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在他的眼中,许多事物都似乎变成了几何图形。于是父亲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后来又教他代数。果然,麦克斯韦不久就在数学方面显示了惊人的才华:15岁时就写了一篇数学论文,发表在《爱丁堡胶学会学报》上,使得一些教授们惊叹不已。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在五六岁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倘若做父母的能像麦克斯韦的父亲那样,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这就为孩子成才打开了通道。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育典范: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托海因里希瓦勃格,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父亲是德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瓦勃格小的时候,父亲从来不对他说,你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科学家,更不会规定他做这做那。父亲只是常常给他讲一些科学家如何发愤学习的故事。在瓦勃格的家里,经常有一些知名的教授学者来访,与他爸爸共同商讨有关科学的问题。父亲总是非常自然地让小瓦勃格来听他们的交谈。客人走了以后,父亲就凑到小瓦勃格身边,与他展开讨论。父亲十分认真地倾听小瓦勃格的感受与体会,并不时地给予表扬和赞赏。慢慢地,小瓦勃格喜欢上了科学,喜欢上了学习。在中学里,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为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必须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兴趣不是靠家长的劝说和强迫而来的,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学习更加厌恶。家长要给孩子建立一个宽松和谐与热爱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热爱学习。
4儿童性教育如何把握分寸
吴冬梅园长有一个挚友,她比较赞同这位朋友的性启蒙教育方式。
这位朋友家有个男孩,母子关系很亲密也很民主,孩子有很多悄悄话都愿意跟妈妈说。有一次她去这位挚友家做客,她家孩子当时在幼儿园读小班,大概2-3岁吧,等孩子洗完澡出来时,才发现有客人,便“哎呀”大叫一声,突然用双手挡着“小鸡鸡”,就冲进房间去了……
孩子的反应引起了园长的好奇,于是他妈妈就讲了很多孩子在这方面的趣事。有一次,爸爸上厕所时以为孩子没睡醒,就没有关门,结果孩子进来看见 了,说了句“对不起”就跑了,他跑到妈妈那“咬耳朵”,说爸爸的“小鸡鸡”很大而且有很多毛,妈妈忍着笑告诉他,因为爸爸是大人了,所以爸爸的生殖器就比 你的大(那是孩子第一次听到生殖器的名称),你长大了慢慢也会长得和爸爸一样的`,这是成熟男人的标志。
有一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问妈妈:为啥女孩子没有小鸡鸡?妈妈又和孩子讲了一番男女孩不一样的原因,所以男孩站着拉尿,女孩蹲着。结果,孩子说:“嗯,还是做男孩好,女孩太麻烦!”妈妈立即补充说:“是啊!所以你做男孩子不能欺负女孩子,而且要保护女孩子啊!”
有一次妈妈来月经,不小心弄到了裤子上,被孩子发现了,哭着去找爸爸,说妈妈流血了……爸爸给他解释了一番,同时也告诉他要多关心妈妈。
爸爸与孩子之间虽没有一起洗澡,但他经常带孩子去游泳,所以孩子对男人的身体不会陌生,但有一次孩子提出和要妈妈一起洗澡,妈妈让孩子说理由,孩子说想知道是不是跟书上画的一样,妈妈答应了,这次后,孩子从没有再提出过类似的要求了。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学习很用功,爱好运动,在学校里人缘也很好,是父母的骄傲。有一次,吴冬梅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运动。他说:“只有 自己身体好,以后才能照顾好亲人,性格阳光的男孩会有很多女孩子喜欢。”又问他:“是不是有很多女孩子。”他答:“我比赛的时候很多女孩子都来加油,但是 我不会这么快交女朋友结婚的,因为我现在还没有能力养家和生孩子,我现在要努力读书,等我赚了很多的钱和有房子时,我才会去结婚。”
吴冬梅听了一脸愕然!后来才了解到,他爸爸经常很有意识地通过身体力行来向孩子表现一种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形象,而且当孩子掌握了一些生理常识以 后,他就很有意识地告诉孩子,结婚生子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不能太随便,当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时不能随便造人。首先要爱一个人,当然她也要爱你,你愿意照 顾她一辈子,愿意跟她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并有能力养得起这个家和养得起你们共同的孩子时,然后还要得到亲人的祝福,并尽力做好爱人和父亲,这是一件很 不容易的事。
幼儿教育案例2一、哭泣的宝贝:
洪阳是小班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皮肤白白的、个子小小的、眼睛咪咪的,他上幼儿园都是妈妈抱来的。来时总是要哭几声,别的孩子和家长说“再见”的话都是要求家长第一个来接我。他则不同,他和妈妈再见后,一会儿就会问“妈妈呢?”时不时地重复的话:“我妈妈呢?”当我回应他后,他还要问:“妈妈会来接我吗?”他可以重复无数遍,一句接一句,眼泪汪汪不停的问,让老师哭笑不得,还得及时回应他的话。就是吃饭时,他也喜欢重复老师的话,还要问“好吃的饭菜”,“要一大口一大口的吃是吧!”,有趣得很。当老师说“谁最乖”,孩子们都会自然地回答:“我最乖”。他会跟着说:“我最乖”当我说:“谁最笨”,他也会跟着说“我最笨”和“我最坏”,其他孩子听到他独一无二的回答声“我最笨”时,都大笑不止。他确很无助地看着老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笨和坏的区别。想一想他说的可爱极了。尽管他有许多的重复的话,有时啰嗦烦人,但他拍球能力在小班上学期确是班上的顶尖人物。
二、特殊的家庭,特别的爱好
这孩子是二婚家里的一个宝贝,父母的年龄都较大,可能比较宠爱孩子,家里有个哥哥和他年龄差距很大,所以他得到的爱很多,而且他的父亲只有他一个就更加喜欢和宠爱他。他的拍球水平很高,完全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爸爸是个 ……此处隐藏9630个字……对孩子进行诚实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我们要利用生活中出现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因势利导地耐心教育,使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二、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我们的教育活动、游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如:大班主题《我长大了》,目的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他们懂得爱劳动是光荣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于克服困难,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音乐活动《蚂蚁搬豆》,让孩子明白生活在大集体中应该相互帮忙,从而体验和同伴互相合作的快乐;语言活动《康康变了》,让孩子们从故事中了解到康康的变化,谁也不想做不爱劳动,总是找理由偷懒的孩子。
三、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孩子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孩子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家长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关怀备至,而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则不尽人意,这就要求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孩子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总之,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上片段情况,和我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教师和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从生活的点滴抓起,围绕一个个小目标,不放过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就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教育案例12某天户外活动时,大家一起玩跳圈游戏,确定了什么颜色的圈是“陷阱”,一旦掉进“陷阱”里,就要结束游戏,去一旁等待下一轮游戏。幼儿既兴奋又紧张,一边跳一边相互提醒:“黄圈是陷阱,黄圈是陷阱,不要掉进陷阱里。”
轮到浩浩的时候,他每跳一个圈都很慢,不像其他小朋友嗖嗖地跳过去。后面的小朋友都催他:“快点,浩浩。”浩浩一下子跳进了“陷阱”里。小朋友大叫:“浩浩掉陷阱了,浩浩掉陷阱了。”浩浩走到一边等待下一轮游戏。
第二轮游戏的`时候,老师规定蓝圈是“陷阱”,浩浩在游戏中又一次掉陷阱里了,在大家的笑声中浩浩走到了一旁。
等第三轮游戏的时候,浩浩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玩了,我就想在这儿休息。”老师对他说:“你看,跳圈多好玩呀,大家一起玩多开心呀!”浩浩摇头:“不,我不想玩了。”
分析:
在幼儿园有相当多的“浩浩”,他们一般性格内向,比较害羞,典型行为特征便在于输了就不愿意玩,有的甚至觉得自己做不好,就干脆不愿尝试。这种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的行为,表面上看是由于游戏失败引起的,但实际上是为了掩饰自己强烈的挫败感甚至自卑感
幼儿教育案例13他先打我的
时间:20xx年5月12日中午12:00
地点:盥洗室
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在准备入厕。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队,弘弘站在伟伟后面挨得很紧。伟伟转过头对弘弘说:“弘弘,你往后面站一点行吗?”弘弘没理他,仍然贴在伟伟身身上。伟伟上完厕所拎裤子的时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着他的弘弘,弘弘不由分说从背后紧紧勒住伟伟的脖子,伟伟大喊:“放开我,你干吗?”我立刻走上前,一边叫弘弘松开手,一边观察着伟伟的脖子。幸好及时,要不准得出事。我问弘弘:“你为什么要勒伟伟的脖子?”弘弘理直气壮地说:“他用膀子打我。”
分析: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具体情境和儿童的认知因素。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某些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可能缺乏社会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是对社会信息的解释出现了偏差。高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倾向与带着敌意的眼光去解释伙伴的行为和意向,存在着归因偏差。具体来说,他在下列五个步骤的社会信息处理模式中容易发生错误或偏差:对环境中社会交往线索的译码;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归因;搜寻可能的行为反应;决定一种可能的反应;执行这种反应。如果儿童在以上任何一个步骤上出现偏差或有缺陷,都可能导致攻击行为反应。此案例中弘弘的行为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他将他人一个无意的动作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错误的判断使他做出了错误的攻击反应。
幼儿教育案例14儿子:“妞妞说她是捡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误导招式:搪塞欺骗
(1)妈妈:“你是猴子变来的呀。”
(2)妈妈:“你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科学招式:循序、易接收
Step1:妈妈可以指着自己的'腹部简单解释:“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Step2:如果孩子不满足,妈妈可具体解释:“爸爸妈妈结婚后非常相爱,想要一个小宝宝,于是爸爸就把自己名叫‘精子’的种子放在妈妈肚子里一个叫子宫的小房子里,和妈妈叫‘卵子’的种子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一个小生命。它在小房子里慢慢成长,九个多月后,在医生的帮助下,就从妈妈肚子里一个叫‘阴道’的地方生出了小宝宝,这个宝宝就是你。”
提示:
(1) 性教育的“年龄阶段性标准”
对同一个行为或事物,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解释应该有不同的深人程度,深入的程度应根据孩子理解能力的差异而定。
(2)使用科学的医学名词给孩子讲性
对3岁的孩子就可以适当选用正确的生理学名词如“子宫”、“阴道”等,从而让孩子毫不尴尬地学习这些词汇。
(3)辅以图片、录像解释
不要担心孩子们会对图片产生过分的反应,孩子们的心灵中没有大人赋予图片的种种附加。
推荐绘本:小威向前冲
幼儿教育案例15妈妈/爸爸带着宝宝一起洗澡——
A:宝宝问:“妈妈,为什么你的(胸部)大?”“为什么我有“小鸡鸡”,你没有?”
B: 宝宝问:“爸爸,为什么你的“鸡鸡”比我的大,还有毛毛?”
误导招式:羞涩回避
妈妈/爸爸背转身:“哦,没什么……宝宝,把梳子递给我好吗?”
科学招式:坦然以对
A:妈妈:“每个人都有‘奶奶’,男生的小,女生长大准备做妈妈就变大成‘乳房’了。”
“男生有鸡鸡,女生没有。妈妈是女生,所以没有鸡鸡。”
B:“看爸爸的手和脚是不是比你的大?毛毛就像人长头发一样,你长大也会长的.。”
提示:
(1) 莫错良机
孩子5岁之前,与父母同浴是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了解人体性器官(特别是异性)的最佳时机。5岁之后,应该逐步减少,而到7岁的时候应该自然地停止。
(2) 巧用艺术品
室内挂一幅或两幅大型的裸体画或人体雕塑作品,呈现男女两性的全身正面,可以破除孩子对异性身体的神秘感,体会人体以及艺术的美。《泉》、《大卫》、《掷铁饼者》等经典艺术作品都是很好的选择。
推荐绘本:毛茸茸、乳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