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4 18:06:25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让孩子走近《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以此为起点,开始对传统经典的追寻,进而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凭借此课,体现校本经典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背文。

2、掌握有关诵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学会简单地运用三字经。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与态度: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行为与习惯: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溶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这课不仅是学生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虽然这些字词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

三字经》为人处事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三字经》:

李老师知道我们四(1)班的同学都很聪明,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知识竞赛来比一比谁的知识多,好不好?

出示课件:

1、哪些书伴随古代孩子成长?

2、“玉不琢”的下半句是什么?

3、我国历史上,谁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个个金榜题名,做官清廉能干,美名传扬,被当时人称“燕山窦氏五龙”?

4、“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分别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勤学之士发奋读书的情景?

你知道在哪本书上可以找到这些答案吗?对了,答案就是《三字经》。

二、简介《三字经》。

幻灯出示,师配乐读。

既然《三字经》那么好,我们赶快去学学吧。

三、学习《三字经》。

(一)读文:

1、请你自由地读读纸上的三字经,要特别注意那些多音字。

2、谁愿意试试看,当众读一读?个别读,正音。

3、老师也想来读,请你当听众,可要听仔细了!

4、谁也读读看?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赶快再练练。学生读完后再指名读。

(二)找特点:

1、读了《三字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

交流特点(1):是啊,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朗朗上口,还押韵呢,如唱儿歌,那就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

交流特点(2):《三字经》中还有许

既有趣,又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历史典故。

看看,你在经文中找到了哪个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看,这么小,就懂得尊敬兄长,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看图夸孔融。

谁能来背一下?

我们一起来背!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三字经》教学设计2

《三字经》教案

二堰小学

余荣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两句,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重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字经》节选部分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会正确、流利背诵《三字经》节选部分的内容。教学准备:ppt课件

《三字经》故事课前活动:

反义词对对碰游戏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指得都不错。老师希望上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能够用眼睛看着老师,用耳朵去听讲,管好自己的小嘴巴!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初读感悟。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师:谁来试试?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师: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注意读准字音!

师: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来认识它们,跟着老师读:

昔择断杼窦燕山

扬。(领读)

师:还有谁也读得很好?请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读呀!这样,咱们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女生先读,昔孟母——(引读)

师:(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录音。)

师:我们来模仿读一读:昔孟母——(引读)

师:放慢速度,再来读读看!昔孟母——(引读)

二、讲解故事,解义明理

其实,这段话蕴藏着小故事呢!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配乐,结合动画叙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师:多好的母亲呀,咱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她的?找找看!

(相机出示句子:“昔孟母,择邻处。”)师:谁再来试试?

师:女生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昔孟母——(引读)

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先来听一听吧!(出示孟母断织的图片,听故事)

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

师:对呀,孟母所做的事情真伟大,古文里只用了几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一起来读!

过渡: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现在再来认识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播放《五子登科》故事,学生听。师: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三、引导背诵,积累运用。

过渡:这么好的句子,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已经熟记在心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会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准备准备,自己读读!

师:现在来看大屏 ……此处隐藏13786个字……、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三字经》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知道《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教学准备: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2、《三字经》朗读录音。

3、学习内容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2、播放《黄香温床》《孔融让梨》动画课件,要求学生认真看,用心听,用脑想,能说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各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看完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XXXXXXX。亲师友,XXXXXX。香九龄,XXXXXX。孝于亲,XXXXXX。融四岁,XXXXXX。弟于长,XXXXXXX。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三字经》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试着读读课文吧!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

二、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

(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我们来了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意思吧?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学生跟读)

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

(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根据故事谁来说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学生带读)

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

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课件引导选择。

三、背诵课文

1、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试试看。

2、老师说上一句,学生回下一句。

3、同桌拍手读、齐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美德,同时我们还得学好文化知识,希望同学们像黄香、孔融一样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懂得谦让

《《三字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