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学(5分钟左右)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二)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2、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三)出示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1——2遍,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生字。
2、试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二、自学
(一)预习生字的情况
1、分形式读,指小组读——齐读——指到那个生字词就读那个
2、学生在练字本上把生字词写一次,写时要注意那个字比较容易写错(容易错在哪),小组长检查同学写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组员写错的或写得不好的。
3、指导书写:瑕、攀、泰
(二)检查读的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三、互学(不超10分钟)
1、出示互学的要求,并合作完成。
2、小组长逐一检查组员读生字词的情况,要每个组员过关。
3、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文将________、_______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显示了漓江的独特之美。
(2)第2自然段最后的一句照应了漓江“______”的特点。
(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小组内互相交流
五、测评
1、智引精练,灵活拓展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内容
2、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4)句式练习
A、天气真热啊,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西湖的景色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反思
通过朗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
二、自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三、互学
1、谈话激发合作兴趣,组建合作小组学习。
2、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4、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 ……此处隐藏1571个字……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 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习准备
预习、方格练习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 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 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字胜过图片,因为文字所描绘的美是作者的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观者发现的。文字中的美是心灵的体验,而图片中的美是视觉的享受。就像今天这篇文章,比图片更能触动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美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学生领略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汉字源远流长的魅力。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细心观察和感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让心灵在感悟的过程中得到升华,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1. 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 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 范写生字,学生练习(澜、瑕、攀、峦、泰)
4. 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真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清晰地解释新词的意思和发音,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多次朗读、默写等方式来巩固新词的学习。同时,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中真正“动嘴、动手、动脑”,实现“真学”的目标。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 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 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习第二段
1. 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 教师范读
3. 齐读
4. 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 汇报 )(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习第三段
1. 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 教师范读
3. 齐读
4. 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的独特之处和漓江水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和发现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采用“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习的有效展开。在此过程中,老师还安排了小老师“一对一”检查队员通读课文,全班齐读和小组讨论,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体现了全员参与的课堂特点。
四、学习“漓江的水”
1. 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水如镜,宁静异常,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清澈见底,可以清晰地看到江底的鹅卵石;翡翠般的绿色,如同一块宝石般闪耀着光芒。
2 .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 .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习。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
4 .导游词转化(全段背诵)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对游客介绍“漓江的水”?
(设计意图:在这个学习环节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漓江的水”的特点。通过调整段落格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漓江水的特点。我们会引导学生采用抓住特点背诵的方法和填空的方法来背诵课文,从而积累优美的语言。接着,我们将以导游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将记忆的段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漓江水的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真学”特点,避免形式主义,真正让学生从中受益。
五、仿写练笔
1 .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 .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 .学生仿写。
4 .交流仿写作品。
(设计意图:在语文课堂中,除了学习语言文字和课文朗读,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环节,那就是儿童诗学习。儿童诗充满童趣和诗意,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力量。通过学习儿童诗,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诗意和美好。让我们在课堂上多一些生命成长的气息,让心灵在诗意中翱翔。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设计
桂林
山 水
(奇秀险) (静清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