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5 03:10:24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品德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周围劳动者的观察和访问,体会他们劳动的苦与乐;

2、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平时的工作情况;调查身边的劳动者,并作出调查报告;寻找身边劳动者的事迹、故事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看他们怎样工作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平时几点钟上班、几点钟下班,在什么地方、如何去上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上班后的感受如何?旨在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推广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2、调查采访

调查学生周围的其他劳动者。让学生课前自由的组成小组,并确立调查计划,准备好调查问题,甚至是录像等),再确定调查对象时,最好选择学校内的校医、食堂工人、商店工作人员、或是学校附近的工厂、商店、餐馆、邮局、医院等。教师要提醒学生调查时注意安全。

(注:只有让孩子们融入到社会之中,去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面对面地接触,去亲眼看到他们的劳动的'辛苦,去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到他们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尊重他们。)

二、寻找身边的劳动者

1、寻找身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可以画画,可以是文字记录也可以是小故事。分组讨论后,在班级交流。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人默默无闻为我们作出了贡献,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交流谈感想,谈谈自己的理想,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工作?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一个人进行调查,有的几个人小组合作调查,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解放前后的变化,认识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待遇历史,激发对^新学生活的珍惜。

2、进一步了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的爷爷奶奶在刚解放时有多大?,那时他们会看到什么?听说了什么?你们想知道他们童年时的一些情景吗?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们打开第40页,看看课文里的爷爷、奶奶给我们讲了什么故事?(生自由读文、师指名说)

2、课件1:爷爷的照片

从这组照片中你感受到什么,有什么话想说?

3、课件2:土改运动

讨论:土地证为什么成了祖爷爷的“传家宝”?农村分到土地和农具为什么乐开了怀?

4、课件3: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思考:中国人民为什么要去支援朝鲜呢?(小组交流、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英雄人物呢?(如: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

5、课件4:《上甘岭》^电。影片断,强化对战争的感性认识

三、引导总结

1、解放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应珍惜幸福的生活。

2、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向英雄学习,从小立志,长大为祖国作贡献,报效自己的祖国。

四、作业

用你们手中收集到的资料,办一期有关抗美援朝的手抄报。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3、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

二、重点、难点

重点:遵纪守法,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难点: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不做不该做的事。

三、教前准备

1、“孟母三迁”的故事。

2、制作课件。

3、准备两首名言。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还记得我吗?去年在你们班上过《画风》,你们学得很认真,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

今天,刘老师仍旧选你们班上公开课,相信我们会再次合作愉快!

出示课题:我该不该这样做。

二、看实例,分析原因

1、小朋友们,你们家电有电脑吗?相信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电脑。

你上过网吗?你用电脑做什么事?

2、师:网络是新世纪的宠儿,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喜欢交流、好奇、猎奇等诸多心理,还可为将来使用网络提前打下基础。

3、有这样一个事例:

下面请看P8大概内容:学校附近有一伙小青年经常来找小丁一起去网吧。这次他们又来找小丁了。来到网吧门口,小丁犹豫不决,想起老师说过,未成年人没有父母的陪伴,是不能进网吧的。

可是网络的诱惑力也太大了,小丁在网吧门口徘徊……

4、现在请你作出选择,如果你是小丁,你是跟着进去,还是拒绝?

5、学生看课件回答:小丁是怎样想的?

6、老师: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进网吧?”

7、我们一起来看:小丁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去了。

8、小丁为什么还是跟着去了呢?

小结: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三、故事明理:

1、你知道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吗?

2、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吗?课件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

3、阐明道理:对青少年来说,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非常重要。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四、1、在我们生活中,每天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在与他人交往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

那哪些事绝对不能做呢?

板书:哪些事绝对不能做

2、你觉得还有哪些事绝对不能做?师 ……此处隐藏15441个字……为一体,多元化的目标设计改变了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其他方面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整体地实现了课程目标。

三、以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差异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情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例如,教学时一年级下册《进厨房》时,我先做了课前调查“你在厨房中会干什么家务活”,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不会进厨房,只有很少数的学生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针对这个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全体学生知道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初步懂得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均匀才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大多数学生初步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搭配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

2、让全体学生懂得用餐的基本礼仪,并能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知道一些相关的环抱知识,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让全体学生都能动手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评选星级“小帮手”。本目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第三个目标“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把家务事罗列在一张纸上,然后按难易排列,学生凭自己能力去做,然后请家长参与评价,最后评选出星级“小帮手”:最好的“★★★★★”,然后依次往下,主要以鼓励为主,如果学生做得比以往有进步,可以多加一颗“★”。差异性的目标带动差异性评价,给教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经过实践,效果确实非常明显,许多学生的家务能力在这种差异性的作业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其实都要归功于当初这个差异性的目标设计。四.以教材为依托,注重目标设计的延续性。《课标》指出,品德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这里“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从这段表述中,不难看出品德与语文相同,都是同一个主题会在基础教育阶段重复出现,但要求是在原来的激赏逐步提高的。例如,关于“学习”这个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主题为“快乐的学习生活”,分为四个部分:“我爱学习”、“我会学习”、“兴趣与坚持”、“多彩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做学习的有心人》,我把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通过榜样激励,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

2、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

3、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学习上的问题,并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改正。

4、通过本课学习,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同样是关于学习,但侧重点明显不同,一年级的侧重点在于学习兴趣,而三年级侧重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这就是一个层次的提高,我在制定这节课目标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具有延续性的目标既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对于这门课来说更具有整体感。当然要想判断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那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知:知道植物是人类的朋友,离开植物人类就无法生存。要爱护植物。

情感:怜惜被蹂躏、被破坏的植物,对人类不爱护树木的行为感到自责。

行为:爱护花草树木,争当校园、社区的'“绿化小卫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解题。

1、播放课件:小朋友给花浇水;小朋友给小树设置护栏并插上警示牌;小朋友不踩草坪;……

2、问题:屏幕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3、相机播放课件:第十二课爱护植物(师生齐读课题)。应该事迹

二、披景入情,引发思考

“植物真奇妙”栏目。(景象、思考题)

1、学生登录宁德师范附小“学习之友”网站,点击“植物真奇妙”栏目。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下列问题:

①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②能具体说说美在哪里,不美在哪里吗?

3、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三、学习课文,自悟明理。

“植物心声”栏目(课文录音朗读、情境图、讨论题)

1、学生点击“植物心声”栏目,边倾听录音朗读课文边看情境图(情境图为书中三幅插图,且已化静为动)。

2、学生思考并讨论下面问题:

①小强下课时是怎么做的?

②老树、小树、大树都说了什么?

③小强后来是怎么做的?

④植物有什么作用?

3、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四、搜寻探究,升华情感。

“植物聚焦”栏目(本栏目植物以食衣用赏分类,要求学生寻找。食:稻、麦、玉米、蔬菜、油料、水果、药材等;衣:植物的纤维;用:造房屋、桥梁、枕木、作矿柱、家具;赏:四季盛开的鲜花、风景如画的公园、树荫浓郁的街道。供学生操作的表格或其他的形式。)

“结识新朋友”栏目(本栏目有濒危植物、珍稀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二级保护植物)。

1、小组合作点击“植物聚焦”“植物大观园”栏目,查找相关资料,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①你新结识了哪些植物朋友?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②假如身边没有植物,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③植物有哪些作用?

④请自行设计一个问题,并找出答案。

2、小组汇报探究学习结果。

五、辨明是非,引导行为。

“红花对我笑”栏目(辨析题、图画题且以游戏的方式出现)。

1、小组合作在计算机上完成辩析题(限定时间,时间一到计算机拒绝操作)

2、评析。

3、教师小结。

“护绿小队在行动”栏目(本网点有:警示语、牌子、小草语丝、画、歌……),

小组合作设计爱护植物活动。(活动内容提示:制作“爱护植物,人人有责”牌子、办环保手抄报、背警句、读小草语丝、画幅画、唱支歌、成立校园护绿小队、幻想未来家园……)

1、要求:

①根据活动提示,结合班级、学校、社区具体情况,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开展护绿活动。

②有些活动,可在计算机上操作。

3、各小组展示所设计的爱护植物活动。

六、教师总结、课外延伸。

1、小组交流学文总感受。

2、指名谈感受。

3、教师总结。

4、布置课后延续内容。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